亲爱的朋友 ,
最近发生几个有趣的事情,都在讨论消费者到底愿不愿意为更好的包装,更高的产品文化价值付费。我给你说两个故事。有天上午,户籍珠海已经在厦门工作两三年的朋友,来广州见我。我们谈著他目前手头上的民宿项目,他是众筹资金做了一个八个客房的小民宿,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开业前的软装调适。在此之前,在厦门另外个营造生活美学为核心能力的公司待过一段时间。我问他,"是否这家公司对于美学的定义,已经深深的刻在你的身上,让你们带著这样的观念与审美,去判断后面很多事情?"他不同意也不否认的面为我这句提问观察。他说,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就是一个挂著文化外衣的高级饮料店嘛?他这样一说,我就又笑了。是阿,很多时候,我们面对市场面对媒体说多了种种情怀,到最后,大家还是在复合式空间里头捣腾如何卖更贵的饮料,卖更多的饮料。这点,是心有戚戚焉。
第二个小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机会我参加某复合式空间的内部讨论会。讨论主题是关于"咖啡出品的品控问题"。一杯咖啡从源头到呈现到消费者的桌面上,其实是很多环节的。然而并非是大部分消费者都有兴趣都关心或者愿意投入时间,去理解这其中种种枝微末节的事情。当咖啡烘豆师、咖啡冲煮(咖啡师)咖啡吧台手、还有消费者(我当天的身分)齐聚一堂来共同讨论「一杯咖啡够不够好喝」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是很尴尬的。因为这三方都站在自己的观点上,我们并不能掌握"其他环节"制作中的变化因素。然后,就会造成互相指责与互相推托关键责任的一种态势。一间咖啡店,咖啡当然要好,不然妳就不要认为自己是咖啡店;那么问题来了,一间以生活美学为主要贩售的复合式空间,咖啡的品质要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对得起消费者?消费者来你店里消费的价值,到底要在那些关键节点体现?你需要有多少成本上的投入,就无愧于,你贩售一杯咖啡一杯饮品一杯高级饮料的价钱?这些,确实都是商业上的艺术。就我的理解,企业常常会高估自己的审美水平;消费者也同时会高估自己的主观体验经验。毕竟,要说别人不好,比称赞别人好,来得更容易些。这些高级饮料店和客人之间的品味拉锯战,未来数年,还是会持续上演著。
親愛的朋友 ,(繁)
最近發生幾個有趣的事情,都在討論消費者到底願不願意為更好的包裝,更高的產品文化價值付費。我給你說兩個故事。有天上午,戶籍珠海已經在廈門工作兩三年的朋友,來廣州見我。我們談著他目前手頭上的民宿項目,他是眾筹資金做了一個八個客房的小民宿,正如火如荼的進行開業前的軟裝調適。在此之前,在廈門另外個營造生活美學為核心能力的公司待過一段時間。我問他,"是否這家公司對於美學的定義,已經深深的刻在你的身上,讓你們帶著這樣的觀念與審美,去判斷後面很多事情?"他不同意也不否認的面為我這句提問觀察。他說,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不就是一個掛著文化外衣的高級飲料店嘛?他這樣一說,我就又笑了。是阿,很多時候,我們面對市場面對媒體說多了這些種種情懷,到最後,大家還是在複合式空間裏頭搗騰如何賣更貴的飲料,賣更多的飲料。這點,真的是心有戚戚焉。
第二個小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個機會我參加某複合式空間的內部討論會。討論主題是關於"咖啡出品的品控問題"。一杯咖啡從源頭到呈現到消費者的桌面上,其實是很多環節的。然而並非是大部分消費者都有興趣都關心或者願意投入時間,去理解這其中種種枝微末節的事情。當咖啡烘豆師、咖啡沖煮(咖啡師)咖啡吧檯手、還有消費者(我當天的身分)齊聚一堂來共同討論「一杯咖啡夠不夠好喝」這個問題的時候,其實是很尷尬的。因為這三方都站在自己的觀點上,我們並不能掌握"其他環節"製作中的變化因素。然後,就會造成互相指責與互相推託關鍵責任的一種態勢。一間咖啡店,咖啡當然要好,不然妳就不要認為自己是咖啡店;那麼問題來了,一間以生活美學為主要販售的複合式空間,咖啡的品質要做到什麼程度,才算對得起消費者?消費者來你店裡消費的價值,到底要在那些關鍵節點體現?你需要有多少成本上的投入,就無愧於,你販售一杯咖啡一杯飲品一杯高級飲料的價錢?這些,確實都是商業上的藝術。就我的理解,企業常常會高估自己的審美水平;消費者也同時會高估自己的主觀體驗經驗。畢竟,要說別人不好,比稱讚別人好,來得更容易些。這些高級飲料店和客人之間的品味拉鋸戰,未來數年,還是會持續上演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