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与老领导们闲聊时说起我的岳父王旭东先生,他们总会笑笑地说:“哦,我认识,他是个文人领导”。何谓“文人”?按我的理解,那应是“斯文人、文化人”的意思吧。
我的岳父出生于丰顺县北部山区的农村,在已往的人生历程中,既体验了工、农、商、学、兵的生活,也尝过在政府机关工作的滋味。他为人谦逊低调,又不虚伪,知识渊博又不迂腐。作为一位从政几十年的领导干部,在担负了繁重的业务工作的同时,而他竟能利用业余时间,笔耕不息,实属难能可贵。而他对于工作认真负责、写作精益求精和平时文图资料细致收集整理的态度,对我此后的工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但是,近年来,我发现自己以往对他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特别是他在退休之后,一次次给我带来惊喜,他的书一本接一本地出。刚退休时撰写了以个人主要经历为主的回忆录《弯弯的小路》,接着又帮岳母家编撰了带有家谱史的《黄花飘香》,刚刚又出版了回顾十年来退休生活的叙事诗歌集《红红的晚霞》。
2017年春节前,我岳父每天一个人在书房里,用一个月的时间整理完成了诗集初稿,经过多次的修改和完善,自费印刷成书。到2017年5月20日,500册新书被风华夫妇接回家,送予亲朋好友。他让我好好的看,我不以为然,经常在一起,他写的东西能有什么新鲜感?打算拿了一本敷衍一下完成任务,没想到,刚看了开头的图片,便一发不可收拾,我用了两晚的时间,倚在床的一角,静静地读,默默地品味,感慨良多。 那些生活片段,还有他的内心世界,也是我从前不曾了解也从没想过去了解的。
《红红的晚霞》叙事诗歌集包括了“退休回眸、人生感悟、旅游玩赏、探亲贺寿、乔迁之喜、缅怀亲人、点赞贤妻和儿孙之事‘’等十几项内容,采用述事、写景和抒情的形式,每篇以诗歌开头,再加于长短不一的介绍。诗歌抒情表意、通俗易懂,介绍部分阅读起来轻松自如,书中很多口语化十足的词句也很有特色。
书以“红红的晚霞”名之,正可总括通篇之旨。它既非泛泛地回忆往事,又不是一般地罗列游记,而是以自己退休十年时间顺序为经,以多彩的退休生活点滴为纬,选择自己所经历的或所见所闻中较为有意义的事来加以回顾和展示,从而在时间与空间的有机契合与转换中,比较全面地展现了他那丰富多彩、灿烂辉煌和乐观向上的退休生活!
《红红的晚霞》里近百篇的诗歌就像一张张老照片,定格了逝去的光阴影像,挽回了那些破碎的记忆,让我们后辈透过喧嚣的尘世,找到了老人生活中那些值得永久追寻的东西。关于古诗词那些“律、绝、平仄、音韵”我不太懂,但通过对书中诗歌内容的剖析,可以窥视老人家那片美好的心灵世界。
人在退休后会对突然失去工作,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其失落感、空虚感、孤独感、忧虑感就会产生,常常出现“退休前精神爽朗,健康潇洒;退休后萎靡不振,与病交往”现象,何故?心态使然。读完了《红红的晚霞》,感到其实要过好晚年生活也并不见得是难事。可继续学习网络,看书读报,关心国家大事,充实自己的生活;亦可根据自身的特长,选择音乐、书画、摄影、舞蹈或各种体育运动,让快乐伴随自己;或夫妻或与人结伴到景区旅游,到那些环境优美、景致怡人的地方;还可以多走亲访友或参加群体聚会,增加与亲朋交往叙旧畅谈的机会……在生活中,该高兴时应该痛快淋漓地去享受欢乐。人们常以“夕阳无限好”来比喻老年人的幸福晚年,我想晚年的幸福没有一种特定的模式,只能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所有晚年幸福的产生,皆源于不懈追求的价值的不断实现。
每次翻阅《弯弯的小路》和《红红的晚霞》,我的脑海里都会蹦出一句俗语:人勤地不懒。大地不会辜负辛勤耕耘的人,只要勤快,只要舍得花力气,就一定会有收获。每到此时,我都会深受触动、有所感悟:人生几十载,倏忽而逝,只有那些勤奋的人、不愿虚度光阴的人,才能不断创造自己的“丰收时刻”,为社会一次次带来惊喜。诚如岳父在后记中所说:一是能使自己多动脑筋,防止老年痴呆;二是希望能对后人有所启迪。是啊,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但总要给后人留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物质钱财固然重要,但主要是要留下一种精神,一种奋发有为、乐观进取的精神。《红红的晚霞》字里行间折射出许多宝贵的精神,而这些精神应值得我们后辈们不断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