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的心是一盏灯
读吴非老师的文章,欣赏他的文采,钦佩他的人格,已是很久的事情了,尤其是读了他的《不跪着教书》之后,心中更是充满了崇敬之情。
吴老师说:“有没有善良的心,有没有同情与悲悯的情感,是区别‘人’与‘非人’的标准 。教会学生学会同情 ,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那些等到大学生拿硫酸泼狗熊或用铁锤锤死了几个同学才在电视屏幕上放马后炮的教育家,为什么没想到同情与爱才应当‘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呢?”仔细想想,何尝不是如此呢?
“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首句便是讲人的本性的问题 ,我不理解的倒是荀子,他为什么偏偏主张“人之初,性本恶”? 我向来喜欢用善良的心,感恩的态度来看待周围的一切,当取得成绩时,我认为是同志的关心,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当工作有失误时,我感觉是领导在提醒和宽恕我;当遇到困难时,我感谢众人帮助我;即便是吃亏了,被误解了,那也是上天给我的另一种礼物,提醒我说话做事要细心、谨慎……生活中有颗善良的心,才感觉每天都生活在快乐之中。
可是,生活中,偏偏有人恶意揣摩别人;偏偏有人随意践踏草坪、乱扔垃圾、妨碍别人生活;偏偏有人自私自利、斤斤计较、无病呻吟、得寸进尺;甚至还有人诽谤中伤、偷抢拐骗、损人利己、无恶不作,给人类 、给社会、给自然带来严重危害,这不禁令我陷入深深的思索中……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三毛,早在多年之前她就自杀了,据说原因在于自我封闭症,而自我封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听说她14岁的时候,有一次数学考试,老师怀疑她作弊而责问她,她否认。老师又再次考她,难为她,因题难,她得了零分,老师便在她的脸上画了两个“o”,并让她在校内走两圈。她恨死了学校,恨死了老师,从此不再上学了,而且几次想到自杀。 那么三毛最终的自杀,谁能否认与她此时的经历没有关系呢?她的老师如果不去责备、难为她,而是拥有善心,倍加关心、鼓励,或许三毛的命运会是另一种情况,最起码她不至于想到死。一个很有才气,深受读者喜爱的女作家,就这样断送了自己的生命,多么令人惋惜啊!
三毛与钱梦龙似乎没什么联系,但我在同情三毛的同时,却深深地羡慕并崇拜钱梦龙老师。这位老先生在语文教学方面的声誉是同行们共同了解的,可你是否知道:他上五年级之前因学习不好留了两次级,老师们说他是“聪明面孔笨肚肠”。上五年级时,有位姓周的老师改变了他。老师问他:“你想不想证明你不笨?我教你查四角号码字典试试。”他很快就学会了,可以说他成功了。从此,老师让他每次都把课文中的生字提前查出来,抄在黑板上,供同学们使用。他写的文章,老师也鼓励并帮助发表,正因如此,他渐渐地喜欢上了语文,并最终成为今天德高望重的语文教学的专家。
将上述两种情况对照一下,就会发现一个道理:老师的教育对学生的一生影响很大,教师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就会为自己,更为学生点亮一支希望的灯。据此,我们可以说,教师是在为学生的明天而工作!义务教育时期,是学生知识、能力、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师,任重而道远,更应着眼于未来,教给学生有用的一切!
说起未来似乎有点遥远,那就讲两个前年在我校毕了业的学生的故事。
故事一:学生张某,是个聪颖、机灵、性格直率的女生,她告诉我,毕业后很想念母校的老师们 ,某一天,她一个人悄悄到了大学的主楼上,居高临下,想从那里偷偷看看母校的老师们,可惜只看到了传达室师傅的身影,因为那天是礼拜天啊!她自己说,毕业后没时间来,来了又不好意思见老师,毕竟曾经调皮过,就只好这样做,好无奈啊!但心中的确想念,想念母校的老师,想念母校的一切!——从外校回来了,远远地看着,默默地忏悔着,包含着学生多么圣洁,多么善良的心灵啊!
故事二:今年寒假,考入实验中学的几个学生,在选择社会实践的课题时,设计了一件独特的活动——利用假期回母校打扫校园的卫生。这事看起来很滑稽——放假了,谁也看不见,似乎也用不着打扫,可是他们的想法,他们的举动,有谁能不为之感动呢?
小小的举动,不为人所知,却凝聚着学生对母校,对老师的一片深情,不知是当初老师的善举影响了学生,还是学生的善举感动了我,我只想说:学会善良,学会爱,学会感恩,这是做人的本分,更是老师的责任!据说 ,德国很重视中小学生的善心教育,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我们又怎能丢掉我们民族的东西呢?
为了学生的未来,教给学生良好的习惯,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教给学生各种能力,更注重学生做人的品格,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他们一定会爱自己的学校,自己的老师,自己的同学,自己的亲人,也一定会爱自己的生命,更会爱我们的社会,我们生存的环境!
借用吴非老师的一句话:“善良的心是一盏灯!”我愿以此照亮自己人生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