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Kevin同学有话说
大学毕业成为深漂已经四年了,没想到会有重操旧业的一天,想起以前大学时期一个人玩公众号的种种,真是一段难忘的时光呀。
我一直觉得,一个人一定是有情绪想要表达,有情感想要宣泄的时候,才会想要写点什么吧。因为慢慢地你会发现,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让你去分享喜怒哀乐,有的埋怨你炫耀,有的妒忌有的不屑,所以,慢慢的我们都变得谦虚起来了,到最后那些能让你毫无保留的分享心情的人,那些在你得意忘形时也不会反感而带着微笑的人,才是你最重要的人。
然而,从自己内心所思所感所悟到落笔成文,其实并非一件易事,不是吗?可能是性格使然,也可能是文科生特有的“多愁善感”,但我更愿意说是因为我对生活本身的思考与热爱,我喜欢并且愿意去表达,也希望能给身边的人带来能量,传达的是有质感、有温度的文字,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总能带来直击内心的共鸣。
其实以前大学在校时期我就喜欢写一些乱七八糟,甚至有时候外人看起来是无关痛痒的文字,在QQ空间、微信、微博以及简书等等这些社交工具上都能见到我的身影。身边的同学朋友时常会说羡慕我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写成文字记录下来,也还会开玩笑给我冠以“文艺青年”的头衔,虽然那时候真的是不喜欢文艺青年这个名号,会觉得带点戏谑的成分在吧,现在就完全无所谓啦,且随它们去吧。但是我想说的是,我只是一直在做自己想做并且喜欢做的事,创作本身就是创新,在旧的框架和脉络终寻找新的出口和缝隙,形式或许相同,但时代与个体的经验永远在迭新,总是能出来新的东西。
努力做自己喜欢的事,算不算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呢?此时此刻,关注点就全在“努力”这个字眼上了,其实我会觉得大多数人,也包括我,从小到大所受到的关于“努力”的教育都是有问题的。普世价值觉得,似乎“努力”必须要伴随着“吃苦”、“意志力”,意味着做自己不喜欢、不想做的事,并且将之做成做好,这才是克服了自己,才意味着成功。导致我现在很多时候,明明在做自己擅长的事,并且因为擅长所以做的很轻松,都始终在内心有点自我怀疑。
比如我从大学时期开始断断续续读了很多书,各种类型都有,很杂,但始终觉得自己不努力,因为读书是我喜欢做的事,我花了很多时间在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上,毫无挑战性,这怎么能叫努力呢?但是突然有一刻我就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可笑,人为什么一定要努力做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事情呢?
或许因为,当你做喜欢的事情时,过程本身已经是奖励;而当你做不喜欢的事情时,你需要说服自己,我虽然不喜欢做这件事,但我依然能用强大的意志力将它做好,亦或是做好这件事能够给我带来一些外在的物质的东西,那我可太有成就感了。
怎么说呢,就,还是努力做自己喜欢的事吧。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其实如鱼在水,功夫都在涓滴间,并不会觉得很费劲。如果格外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在“努力”了,甚至有点费力了,那不如稍微停一停,好好想想自己是不是选错了方向和领域。
其实感情也一样,“努力爱一个人,与幸福毫无关联”,有时候幸福恰恰是不需要格外努力的,而花了很大力气去追逐的,最后往往剩下的只是自己的心灵体验,很珍贵,但也很自苦,而幸福是南辕北辙的另一回事。
不过人的愿望也从来都幽微而复杂,可能就是有的人追求的不是轻松、不是喜欢的事、也不是幸福,就是挑战自我,和努力过后的问心无愧吧,谁知道呢。
太阳灿烂的白日,总有种疫情已经过去的错觉,然而一条条新闻推送来的却是不断增加的病例,这点广东人民特别又是广州深圳的朋友们应该感受最深了吧。这样的情景,总让我想起纪伯伦《先知》里的一段话:“当你们宰杀一只畜禽,你们应该在心中对它说,现在屠宰你的力量也将屠宰我,我也同样会被吞食;因为把你送到我手中的那一规律也将把我送到更强者手中,你的血和我的血都不过是滋养天国之树的汁液”。
愿扛过时艰,在阳光下补过一个个逃出生天的日子。
欢迎各位来关注一波,微信公众号:Kevin同学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