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劲儿的追女孩子,却没结果;没日没夜苦读书,成绩反反复复、上上下下;天天泡脚养生,医院还是不少进、、、对身边经历的多个案例深入思考和总结,深感万事万物都有其根本的发展规律,不按照规律做事,思路和方法不对,就达不到预期的结果,或是付出巨大代价,收获小于付出。
最近一直在看《毛泽东选集》,其中“实践论”一章,深刻揭示了实践和理论的关系: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理论需符合于当下客观实际条件,才能让实践后的结果符合预期,或者大方向的符合预期。简单说来,就像恋爱,现实生活中,很多所谓的好男人,找不到男朋友;反而是渣男,换了一个又一个女朋友,前女友还想和好。这并不是说渣男有多么的不好,只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女孩子的感情思维,懂得和女孩子相处的规律,会经营感情,仅此而已。掌握规律,用对方法,收获是可以大于付出的,真正的低成、高收益。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儿时就听过的道理,现在才知道其原理。古今中外,著书立说的人很多,他们把自己那个时代、自己行业的观察、自身经历等,经过思考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既指导自己的人生,又写书告知后人。我们上学、工作所看到的所有的书本,里面的知识,都是外界社会中事物发展的规律。看书就是在吸取其中的精华,获得了里面的规律,也就能解决问题,达成目标。更关键的是,相比起我们自己去经历和总结经验规律,买书、买课等当下时代的潮流,能减少很多时间代价,助你快速登顶。
漫漫人生路,除了学习前辈们、老师们、家长们的规律,还要及时总结自身的经历规律。在做事情之前,我们从小到大被父母灌输的一些做事情的思维规律,按照其执行,却收不到好的效果。认真总结思考,并不是父母的不正确,而是思维规律过时了,不符合当下社会的情势,与你身处的行业和岗位不一致。入了无数次的坑、跌到了无数次后,才明白做事情的方式方法不对。小时候被灌输的思维根深蒂固,需要在前行的过程中,一边学习伟人、专家的,一边总结自己的经验规律,形成自己的一套人生运行指导理论。
理论就像手机、系统一样需要时时更新,才适应当下的客观条件。初中课本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易经》中的“变化”,现代管理学中的“权变”,等等,都强调了面对客观当下环境的变化,需要改变,以适应并顺应外界社会中的多种突发条件。时代日新月异,各个行业、各个学科、生活方式,都有了较大的变化,我们必须时时总结规律,修改完善自己I新的理论思维,构建自己新的认知,以更好的指导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适应社会的变化情况,按最新的规律做事情,结果很大程度上会朝着期待的方向发展。形成正面循环后,你的人生会有质的变化。
要想收获满满,你需要按规律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