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断想
周末刚刚经历了认真地备一节课,今天读到这篇文章时感悟和反思并存。
备课备什么?首先要备朗读,这是于老师一直反复强调的重点,不同类型的文章有不同方式的阅读,教师只有在备课前朗读到位了,才能对课文有一个新的认识。朗读时,教师要有咬文嚼字的本领,要读出文字背后的意义,而咬文嚼字的基础来自我们对每个字字义的研究和理解,当老师对文字、句段融会贯通以后,才能更好的讲给学生。如果没有充分的时间朗读,那就要学会做取舍,舍的是千篇一律的过程,不用过度浪费时间,而取的是书写、解词、造句以及读写结合,这是硬功夫也是一堂课的“地基”。
其次要备学生,笼统的来说就是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思维特点等。这让我想到了开篇时于老师说的自己的习惯,他在教学一本书之前,总会将教学大纲抄写下来或打印下来贴在书的扉页上,以便自己清楚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目标,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今天的我。在准备一堂课时心中要有学生,学生是否能一课一得或一课多得,我们心里要有一定的预测,当不够确定教学目标或学情特点时,那就去学习教学大纲。
接着,还要备本领(基本功)、写教案、备作业、记反思等,这都是正常的备课范畴,如果要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个环节,每一处都有许多我们能挖掘到的点,就看你愿不愿意下功夫。
而现在想起昨日备课过程的种种,我很是惭愧,朗读没有过关,教学大纲甚至不见踪影,更别说细微末节之处的处理了,这样的一堂课准备出来也都是为讲课而准备的,学生实际能获得什么,必定屈指可数。好在今日看了于老师的文章后有所悔悟,明天继续备课,仔细的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