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战狼》系列电影的故事
截至26日19:00,《战狼2》上映31天票房已经收获53.35亿。以平均票价50元1张计算,观影人次突破1个亿。我身边的许多人二刷,三刷,呼朋唤友一起刷,没看过《战狼2》都不好意思和大家聊天。
然后呢?有多少人回头去翻出《战狼1》来看。2015年上映的《战狼》第一部,豆瓣评分为6.8分,上映期间总票房约5亿。相比于《战狼2》7.5分的豆瓣评分,和超过50亿的票房,几乎是完败。
但筹拍《战狼》第一部之前,吴京用了7年的时间,还在特种部队待了18个月,体验军营生活。虽然第一部不能算成功,但却给吴京积累了拍摄的经验,反思失败,精益求精,不仅在制作上更成熟,而且在电影的放映时机选择、营销策略等方面都更有经验。
2. 人工智能计算机的故事
1997/5/11,由IBM开发的一台名为“深蓝”的超级电脑战胜了国际象棋名家卡斯帕罗夫。
2016/1/28,由谷歌研究者开发的名为“阿尔法围棋”(AlphaGo)的人工智能,在没有任何让子的情况下以5:0完胜欧洲冠军,职业围棋二段樊麾。
2017/5/27, 人机大战三番棋结束,柯洁0:3负于AlphaGo。
当计算机首次击败人类国际象棋顶尖高手时,很多专家曾表示,说计算机或人工智能不可能战胜人类围棋顶尖高手,因为围棋的变化比国际象棋多无数倍,考虑到布局、弃子、打劫、循环劫等变数,围棋的变化可谓无穷无尽,因此,依赖既定程序和数据记忆的计算机或人工智能,难以战胜具有主观能动性和随机应变能力的人类围棋高手。
这样的解释听上去那么让人信服。但人类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并未因此而止步。相反,更多的人透过深蓝的成功看到了希望,更多的投入研发设计,在不断的摸索中优化、调整计算策略,引入新的算法。相比于1997年计算机在象棋领域获胜时的算法,如今计算机在围棋领域的获胜已是指数级的质的突破。
3. 彭小六的故事
进入8月最后一周,彭小六推荐了他自己8月份的精选文章,其中有一篇的名字叫:《2年内写了60万字,出版2本书,可我没学过写作》。文章中,彭小六写了他自己在写作道路上的成长历程和一些想法,他说:“我是因为无聊才开始写作的”,从为了凑800字开始,养成了阅读习惯,开始重新思考阅读,开始写自己的成长记录,开始思考如何在简书做大做强,后来整理文章出书,发展微课,做训练营…
从一开始的只是做做试试看,到逐步有点儿方向,到道路越来越清晰,工作之外带来的收入和名誉远超过工作本身,彭小六这个生活在三线城市的青年,用自己两年的故事,完整的阐释了“越来越好”这四个字的衍化进程。
4. 我们都是可升级的软件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在过去,这只能依赖于我们自己的努力,“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默默的苦逼的努力,等待一次扬名天下的机会。或者成功,或者失败,都是自己一个人的努力,没有中间态。
而今天,一个人的努力也可以是一群人的众筹。一开始,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丑陋的半成品,展示出来,会有一些人苛责你,不看好你,说你这不好那不好;也有一些人安慰你,说还可以啦,某些地方做得还可以啦;还有一些人鼓励你,告诉你什么做得好,什么地方如果再完善一点儿就更好了。于是,你综合大家的意见,拿出了第二版的产品,等待大家新一轮的意见。
就像是在不断更新中的软件。
是的,我们是自带更新功能的软件。
《刻意练习》中说:“刻意练习也是一种有目的的练习,而且知道该朝什么方向发展,以及怎样去达到目标。”
在今天这个网络异常发达、资讯传播无比便利的时代,我们有太多接收反馈的机会。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软件,想要做成一件事情,那就开始做去吧,在做的过程中,分享自己的成果,听取别人的反馈,调整自己的思路。不断实践,不断优化,不断优化自己的性能,不断升级自己的版本。
《战狼2》收获了前所未有的观影人数,也收获了前所未有的观众评论。刚刚看了一眼新闻,吴京说要休整一段时间。待吴京休整完毕,重新集结战队,携《战狼3》归来时,我相信又会是一个越来越好的故事。
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