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父母很忙就把我留在爷爷家里,一个很宁静的小山村。真的是生养我的地方,所以我对这片土地是有非常深的感情。在最近没找到工作又暂时不用回到学校的时候,就回老家了。一是感觉,在烟台找工作,住的时间也有点长,好久没有回来陪陪爷爷奶奶了;再也家里农活下来了,虽然地不多,大部分机器都可以来做,但还是一些机器去不了的地方,爷爷岁数也大了,回来也帮帮家里。
从小我是没怎么干过农活的,今天上午去上山把一亩半地给犁了,真的没我想象中的那么累。看着矮我一截的爷爷,以及有点蹒跚的步伐,人真的是老了,但精神还不错。讲个犁地时候的小故事吧,哈哈。我一直在思考这个南北方的歌曲其实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今天犁地的时候就在随机放歌,听着这陕北的信天游,嗨,真的是浑身都有劲。突然切换首《山外小楼夜听雨》,差点闪着我的腰。这个不同地点,不同环境孕育的性格也真的是不一样。
微博上我写过我年老之后所向往的生活,想法最近在我脑海里一直浮现,从看完《向往的生活》,包括最近在家帮忙农活。我一直在想,等我老了以后,就回这个生我养我的小山村。把我奶奶家里的几间房子精装修一下,各种工具一定要应有尽有,养点小动物,周边的地种上各种的时令蔬菜,想必自己种的菜肯定也是特别的绿色健康。
那时我也就已经老了,没有啥特别大的活力,儿孙各有各自的事情忙着。没事,我就在家种种花,养养鱼;孩子们寒暑假回农村我就带他去爬爬山,养点啥。把自家旁边的另一个小院子给整理收拾好,夏天搭个凉亭,冬天做个火炉。身边关系不错的朋友,那是也已经和我一样老了吧。不管在哪,周末或者啥时候都可以来小住一下,对,家里要埋点好酒,要养一条(土狗)!哈哈,那时我就已经可以掌勺了,朋友们都来尝尝我做的菜。
我很庆幸在我特别浮躁的时候,这个宁静的小山村给我的一种平静与祥和。人要有根,在二十多岁,世界观与价值观正在形成的阶段。我可以对我的家乡,我的家人有很深的认同归属感。当然,这本该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我从我身边接触的部分朋友、或者网上所看到的一些事情,发现很多人是没有办法对自己的过去产生认同。一个对自己过去不能够认同的人,是没有办法走得更远的。借《鸡毛飞上天》里金水叔说的话,“人或者就是一个精、气、神,要一步一个脚印”
前几天去青岛跟一个岁数长我的长辈也是朋友,聊起青岛的房价真的是贵的要死。我跟着又问他:那你后悔来青岛吗?我看着他坚定的眼神,,没有看出一丝后悔。他家里就是种地的,他告诉我如果他不跳出农村,在他那个岁数永远就是在家里守着一片地。他后来不甘心,去了青岛上了大学,读了研究生,到最后选择留在青岛工作。
喝了点酒,那天说了好多。我们都是出身农村,很多事情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例子。其实提起“农村”大部分人是想起的,农村人淳朴,勤劳,这点我的确认同,可是慢慢我们会发现,现在的农村人越来越吃不了苦了。反而在大城市生活的人们,是越来越努力,明明可以拼爹却暂时不拼,努力学习充实自己,反而是越来越好;比你优秀的人还在努力,这真的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情。
我一直对我的堂弟、表妹说,一定要出去见世面。只有你见识过那些事情,你心里充满了向往之后,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真正激发出你学习的愿望,那种动能会支持一直走下去的。相比城市的孩子,他们平时接触的事情那个层面就已经低了一个维度。什么是所谓的有“见识”。举个例子:可能北京一小孩子,认识的豪车就比你多,不是刻意去记住,因为人家地下车库就都停着呢。
现在的我是有一些焦虑的,在面对即将到来的阶级分层。“阶级分层”是慢慢会固化的,农村的孩子,不努力拼命的读书。慢慢长大接触的整个圈子也就是农民(我没有任何歧视农民的意思,我家人就是农民)。我们没有办法去接触更高的圈子,或者说我们很难去接触其他圈子。
很多人说是建议取消高考,但对于寒门学子来说这不见得就是见,取消高考其实意味着打破了我们向上突破的一条路。考上了可能其实就是阶层的立马突破,以及圈子的不同。未来是,越来越难以凭借一点小聪明与美貌过上好生活。(其实,什么话都不能说的太满,是吧)
一个人想要自己更值钱,必须依靠更多的跨界知识,能够处理更多更复杂的事情;越是有钱的人,越想着怎么去充实自己,来学习,来阅读,不读书是一定会慢慢,或者迅速的被社会所淘汰。在最近的一段学习中,我们去接触只有学习,才能给予一个人更大的自信,从智商、情商上都可以去提高自己,从内在与外在升级自己。
我愿意去相信:总有人是可以去冲破阶层的分化,通过学习超越自己的原有阶层,挣脱自己所有的束缚,成为自己心目中的成功人士。努力学习,好好读书,就算是没有取得原定的成功,但相信自己的幸福感与对未来的确定感都会逐渐加强。借用罗胖的一个中心思想:终身学习,是我们这辈人的唯一出路。
最后愿你愿我都可以在最后的城市固化的过程里,都可以去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