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这可以算作一篇职场防坑指南】
吴起一生有很多光环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法家……印在名片上,正反两面都得要印满。
吴起,在鲁国成名,在魏国立威,在楚国变法,军事、政治,没有玩不转的。吴起一生智计无双,与诸侯七十余战,无一败绩,威名赫赫。
战场上,只有他算计人,没有人能算计他。
现在陕西有个吴起县,就是用的吴起的大名。
不过洞明如吴起,在魏国还是被同僚暗算了一把。
吴起在魏国时,魏文侯用之不疑,南征北战,立无数战功,政治上也颇有建树。魏武侯即位后,任了个国相,叫公叔痤。
严格说,这公叔痤也有些本事,不过对权位看得重,对功勋卓绝的吴起颇有猜忌之心,整天担心自己的职位不保。于是想了个连环奸计。
第一步:给主子上眼药
公叔对魏武侯说,吴起本事很大,魏国太小,怕吴起会“鱼儿大了嫌池小”啊。
魏武侯果然紧张,连忙问怎么办。
公叔说,可以把公主下嫁给吴起,若是吴起有心留在魏国,就会娶了公主,否则就会拒绝。这样就能够看出吴起是不是有异心了。
魏侯当然想留下吴起,于是答应这桩政治联姻。
第二步:让吴起不敢娶公主
公叔请吴起吃饭,把公主也邀上。在宴席中,公叔故意惹怒公主,公主中计,对公叔发了一通脾气,走人。
吴起见公主如此刁横,自然不敢娶回家。在魏武侯发出联姻的邀请时,吴起婉言谢绝了。
第三步:逼吴起离开
吴起不娶公主,魏侯从此不再信任吴起。一肚子本事的吴起,只能离开魏国。从此不再是公叔痤相位的威胁了。
只是奸谋得逞的公叔没想到,吴起在楚国,却是魏国的威胁——或者想到了,只是,既然对自己的权位没有影响,那又有什么要紧呢?
在魏武侯面前,这个是个无瑕疵的推理闭环:
吴起可能有异心→用公主下嫁来考验→吴起不敢娶公主→吴起有异心。
所有推理的基础是,“吴起可能有异心”这个无法直接交流、但不弄明白就如鲠在喉的问题。这便如情人间问“你爱我吗”一样无解,人心怎是用语言能够剖白的?
所谓诛心,就是无法直接交流、但不弄明白就如鲠在喉、怕得要死的问题。
不要小看“莫须有”三个字。秦桧对赵官家说这三个字的时候,赵官家心中惕惕:要是真有怎么办?
袁崇焕的死,只怕也是在“诛心”二字上居多。
所以只能试,只能由着公叔在其间上下其手,离间了这一对本可能开创更大事业的君臣。君臣间渐行渐远,就如一对相爱却渐渐疏离的情人,看不见伤口,却内心煎熬(基情了啊,打住!)。
这是一个完美的奸谋,玩弄的是人心和人性,没有流血,没有如庞涓对孙膑一样的肉体摧残,不会给自认忠心的公叔带来心理负担。
但奸谋便是奸谋,暗算便是暗算。有这一桩事在,在史书里,表面正直而识人的公叔永远是个内心阴暗,狭隘善妒的家伙。
吴起是流着泪离开魏国的。
若是魏侯得知,会不会为国失良将而痛哭一场?
文末乱弹
1)商鞅是公叔痤的家臣,有大能,很有些识人之明的公叔痤很是欣赏,想推荐给魏君,却担心自己的国相之位被取而代之,于是临死前才推荐上去。小人的戚戚之心,于此可见。也正因为识人,吴起才会被嫉,被排挤。所以可怕的不是小人,有才的小人才可怕。
2)曹操评论吴起,很是看不起吴起的私德,却很敬重吴起的才能。(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关于吴起,还有故事要说,这儿开个头,有空就写下来,没空就不贩卖二手知识了。
3)公叔痤后来带着魏军敌韩、赵两国军队,胜。魏王要赏,公叔坚辞不受,说是吴起练兵练得好,是国君的政策好。成熟、圆滑、老练,果然是个好“政治家”,值得后世“滔滔不绝”的敬仰!
4)不能用吴起,吴起在楚国自有一番大作为,联赵攻魏,搞得魏国狼狈不堪;不能用商鞅,商鞅在秦孝公手下干得风生水起,徙木立信,变法图强,让西秦有了问鼎中原的实力。而战国初期强大的魏国,在吴起相楚、商鞅相秦后,左支右绌,不久就被赵国反超了。
还是老话,看过瘾了,点个赞,给个“喜欢”吧
我的其他文章:
《后方》一个关于抗战时期的万字短篇
《随笔》零碎的想法和感慨
《王宫的阴谋》长篇历史悬疑小说
《野史春秋》春秋人和事
《诗歌》我自以为是诗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