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3-2017.10.29
毫无功利地做一些事
周内早起4天,大概能阅读一小时。常常在张老师的博客和各种文章里听到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也买了很久,一直没有开始读。就从这本书开始吧,本周完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笔记,已经进入第三部分的阅读。
这本书不太易读,有些句子需要反复阅读,其中的实验也需要仔细研究才能明白其设置的原因。在读着读着逐渐明白人是怎么思考的,那种被解释的感觉很好。系统1凭直觉,系统2懒惰造成了很多思维的偏误,越读越觉得人是自己最大的限制,也是自己的救世主。
关注健康
体检显示今年的身体状况不如去年,十一过后决定多关注健康。我知道自己懒,久坐不动,又喜欢吃甜食,我就想慢慢来,改掉一些习惯,养成一些习惯。所以从这周开始记录体重,少油少糖,每天喝足水,坐的时候背挺直,晚上拉伸。拉伸之后感觉整个人很放松,挺直背也变得容易一些。一点一点来,成为习惯。
找到一个好的放松方式和爱好
去年的这时候还不会做饭,而今年的这时候做饭逐渐成为了一种放松的方式。给自己做点好吃的成了周末必做的事情。把自己做的每道菜写成只有自己能看懂的菜谱,等到某一天,希望可以做到让别人点菜!
做饭最大的乐趣是花时间把食材烹饪成最好吃的样子,以及获得别人的夸赞~
这周又尝试了一道新菜——麻婆豆腐,不够麻辣,豆腐不够入味,不过已经可以顺利做出来了。
好好过周末
目前一个好周末的标准是:任由自己睡到自然醒,懒床刷一会手机,去超市买一堆好吃的,把家里打扫干净,约上朋友们聚餐、聊心事,或者出去溜达,晚上没事就看剧发呆,什么时候困了就什么时候睡觉。
这周末叫了朋友们来家里吃饭,做了新菜式:番茄牛腩、耗油杏鲍菇、颜色搭配极好的西兰花、麻婆豆腐、风干肠,还有新疆烤羊排。做的不多不少,全部光盘,饭后一起吃红柚,说说笑笑。花时间和心思的投入就是最好的。
饭后和又又去清华看银杏,去年今天也正好是周末,也骑着小车车逛了一大圈。天很蓝,阳光很暖和,我们说道一年四季都有美景可以看:春天赏花、夏天听雨、秋天看银杏、冬天踏雪。
可能是这一天太完美了,非要出现一些小插曲来平衡一下。
逛完清华回去的时,路过清华学堂时看到我们一直想看的话剧《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12月要再清华上演,立马决定买票,可是窗口售票只接受现金或者刷卡,只带了手机的两个人求了前面的男生帮我们“套现”买了票。拿到票的时候超开心,轻而易举的就完成了“今年要看一场话剧”的小确幸。心满意足的两个人骑着小车就回来了,可是到楼下才发现装在口袋里的票不知道什么时候掉出去了。又又立马回去找,不过最终还是没有找到。
相互安慰之后我和又又聊到票丢了之后微妙的心理。在得知东西丢了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肿么可能~”,确定找不到之后会难过或者内疚,可能会复想起这件事,不过人的适应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很多,可能几个小时或者一两天之后就放下了。人总是厌恶损失的,对亏损的反应大过对盈余的反应,即使进行补偿也不能弥补,可能还会让损失的感觉加重。但其实,如果没有损失也就没有补偿了。《思考快与慢》中说道:“想要平衡100美元的可能损失,最少需要200美元。”
当发现票丢了之后我的反应似乎更小一些,我想是因为从买票到保管票都不是我经手,又又比我更内疚,我安慰说:“就当我们花钱请某两个人看话剧吧,希望捡到票的人好好去看。我们再买两张票,选到之前位置的附近,看看是谁捡到了我们的票。”
还有一个有趣的点——人总是喜欢因果关系。若今天的票没丢,我们会说今天坚持买票是对的;票丢了,我们会觉得在不能移动支付的情况下,请别人帮忙买票,是一种今天不宜买票的“提示”,如果我们当时想下次再买,也许票就不会丢了。可是,票丢了这件事是一个意外事件,面对一个事实,人会根据不同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我们的系统1自然而然地进行着这一切。
那个捡到我们票的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话剧,一定要好好看哦。
想一想,聊一聊,心情又美丽了。
来一波北京的秋天~
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