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NT 在他的著作《反脆弱》中提到一种“双峰策略”。即通过将小部分极高风险和大块的低风险的资产组合配置。笔者认为这种形式不仅仅停留在投资领域。下面笔者简要介绍在生活中的双峰策略应用。
学习:当一个人想要学习特定领域的知识时,他会发现可学习的材料远超他的想象,正所谓“我们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但是观察各领域的实践人士,我们会惊讶的看到,一些切实可行的理论往往是简单的,经历过时间洗礼的。NNT由此观察总结出“琳达效应”:一件事物继续存在的时间的概率与其过去存在的总时间成正比。因此,与现代人的认知相违背的是,绝大多数所谓“知识”仅仅只是文字罢了。因此,应该学习经典(古希腊古罗马,中国的四书五经)。读书切忌紧跟潮流。双峰策略也否定了以下几个常用的指标:读书效率,读书数量,涉猎范围,各类速读工具,几乎所有学校的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等。
交友:和*传统*交友理念不同的是,绝大多数人口中所谓的朋友仅仅是1)互相倒苦水的聊友 or 2)满足对方特定情感需要的伴侣 or 3)对所在社群规则的遵守 or 4)相互赞同对方想法/三观/理想的“伙伴” 等其他类别。在双峰策略的是视角下,这几类所谓朋友即不具有满足基本需求的必需属性,又不具有极高的风险和回报价值(大多数交流仅停留在吃饭/旅游/交谈/party等活动)。因此,正如 Wittgenstein 所预言,朋友(包括夫妻,篇女朋友等)作为一种概念等同于定时炸弹:它看似会带来短暂的好处,知道你的生活被彻底影响,以至于你必须想方设法脱离一段关系。因此,双峰策略的自然结果是绝大多数人不值得成为朋友。另:在真正的传统交友准则里,“君子之交淡如水”是上上策,可见古人早已对此了然于心。
语言:如果读者赞同笔者在学习和交友两项上的分析,那么相信你们会渐渐意识到,真正的语言是稀少的,而大多数的仅仅是文字而已。因此,双峰策略建议在几乎所有生活情景下规避文字(谈话,对白,新闻,微博,朋友圈,电影,电视剧,建议,教导等),换句话说,就是沉默是金。那么,生活的空白应该有什么来填补呢?
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双峰策略的重大推导就是:(几乎)不说话,多做事。正如NNT所说,人似乎在行为上比思考要聪明的多的多。所谓“小步快跑”也是其引申的是行事准则。
P.S. 昨天看到,斯坦福及加州各大学因为COVID-019将缩减开支15%,其中所有非在职教授工资减少20%,冻结所有资金项目申报,暂停所有学术职位申请,学校行政人员缩减计划正在制定中。看来笔者所看到的以美国为首的大学教育系统的脆弱性正在一点点发酵。期待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