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是觉得因为年龄越来越大,记忆力就变得越来越差,当你读了由孙律翻译的由日本池田义博先生写的《你不是记性差,只是没找对方法》一书以后,就能够掌握训练记忆力的方法。
池田艺博先生本来也只是一个很平凡普通的人。但是他在45岁以后开始训练记忆力,从而获得了数次日本的最强大脑比赛第一名。他在书中写道,记忆力与才能和年龄无关,可以通过技巧来提升。可以肯定的是,虽然您的年龄有所增长,但只要这个人勤于动脑,他的大脑便可产生新的神经回路,神经回路的增加,意味着大脑功能非但没有衰退反而有所提升。无论何时开始,均可开动大脑。
记忆的开关,指的是方便大脑进入轻松记忆状态的"契机",为了按下让大脑认真对待的开关,首先需创造专心学习的环境,记忆力很大程度会被精神状态影响。记忆的牢固度等于复习次数。虽然遗忘是人类的天性,我们如何通过欺骗大脑,提升记忆力有三种方法:1、全情投入,让大脑沉醉其中 2、增加"次数"给大脑留下印象 3、注入"感情"使大脑乐在其中 当我们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大脑自然会对学习予以重视。
促使大脑方便记忆也有两条法则,
(1)找出共同点
看他们是否存在相同的文字表述?
是否具有相似的部分?
可否找出与之名称不同,但是结构功能相同的事物?
(2)发现规律性
每句话的每一个字能否连成一句话?
表述截然相反?
每句话地第一个字的英文字母可以组成一个单词?
对于记忆和学习来说,要挖掘隐藏的共性。
大脑对文字和数字等信息并不敏感,相比之下,形象就好记得多。想象与形象,二者堪称绝配。记忆法的根本在于"形象",即把目标转化为"图像"记下来。为了高效使用头脑,我们可以把学习的内容转化为事例,以讲故事的方法加以记忆。数字因为谐音而被赋予了意义,从而转化为方便大脑记忆的信息。比如我国以前在记3.14159这串数字的时候,就使用了山颠一寺一壶酒,这样的谐音记忆法。
记忆的牢固度等于复习次数,复习得越多,记忆越是牢固。一言以蔽之,即便起初我们对一件事印象寥寥,也可通过一遍又一遍的复习加深印象。人们总是不会忘记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忘记熟悉的人的名字,就是因为这个名字总是被反复提及,而加深了印象。在学习中,我们也可能碰到有一些很深奥的文章,复习多遍,还没有能够记住(关键就在于需要大声朗读多遍),这个方法的关键在于掌握音律,纯靠死记硬背,很快就会忘却。追根溯源记不住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没有整理信息,只是单纯的对内容死记硬背,这么一来我们的大脑中自然一片混沌,没有办法记牢固。
书中还讲到,怎么样来复习。
从头到尾的复习毫无效率,对于框定范围的学习来说,我们需要坚持一条原则:把速度奉为第一,理解程度位居其次,力争迅速把全部范围学完,并且多遍温习。所谓复习,就是在我们的记忆有所淡忘之时重新温习,这样一来,记忆也比初次学习时,印象更深。
书中介绍了一个三画圈反复速记法:
1、不受限于范围,集中注意力。
2、将"阅读"贯彻到底,保持快速学习。
3、难点暂且搁置,倘若遇上不能迅速解开的难题,不妨先记在脑中,这样可以保证你的思维的活跃度不受影响。
4、进一步加快速度,提升大脑运转水平。
归纳以上内容为:1、划分区间,每个划间反复学习三遍 2、重视学习的速度,如果速度受阻,容易分心。3、难点暂且搁置。4、第二轮从头到尾依次推进。 我们在第一轮中搭建框架,第二、三轮查漏补缺,提高学习的完成度。
"开动大脑"换言之就是"相信自身大脑的能力。我们不能把对知识和思路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印象阶段,必须把知识点转换为语言或文字。"输出"有利于强化记忆,而向他人传授、说明,效果最佳。所谓输出就是把脑中的知识、想法、创意等全部写在纸上。相比于从脑海中提取书面内容,更有助于发散思维,激发灵感。我们在此过程中,还需要设定时限,不停书写。强调笔不能停的原因在于:假如时间太过宽,大脑容易不自觉地把所要记忆的内容加以美化,以至于想的都是华而不实的念头,影响记忆力。输出可以把"学习"和"回忆"融合在一起,记忆效果自然显著提高。在现实学习过程中,经常帮助其他同学的学生,学习成绩会更好,就是因为在输出的过程中,把"知识的记忆"转化为"经验的记忆"。传授他人的三种效果:1、强化记忆 2、确认自身掌握程度3、把知识变成回忆。在正式比赛或正式比赛之前,检测自身的掌握情况属于"自我确认"。在正式比赛前有多种形式的自我确认方法可供采用,比如,复习以往的题目,与朋友间互问互答,参加各种机构举办的模拟考试,抓住一切机会,积极输出并确认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书中介绍的开动大脑,归纳语句的"1分钟手写"学习法的概要如下:
1、快速的书写,回想不起来也不能停笔,以免打断思路。
2、 1分钟内手写不停,设定时限
3、找出尚未掌握的部分,确认哪些是已经掌握的,哪些是属于模糊的记忆?
4、立即重读学习内容,前面步骤完成以后就要迅速的重新复习学习内容,增强记忆。
这个记忆方法首先是要确定主要的关键点,确定核心关键词,写在纸张的正中并画框。其次,1分钟手写关联词,在关键点的四周写上关联词,并画圈。再则,词语之间用线连接,不能连接的地方就把它空下来。最后,完成知识点的关系图。写完后俯瞰全局,查漏补缺,继而完成头脑中信息的整理。
书中第四章,讲述了长时间保持干劲的通用方法。要了解万事开头难,才是正常现象,在平时把姿态放低,把失败和挫折视为常态,抱着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心态生活。
(1)把目标写在纸上。把搜索对象设为自身的目标,大脑便会自动向着目标迈进,轻松、准确理解目标。不必只写最终目标,尽可能多地把最终目标达成前的各个小目标写下来。不断地重温、对比小目标是否完成,步步为营的检查、确认,定期更新目标完成的内容。人的行为有九成是无意识的反应,所以我们要把学习成果可视化,已经完成了的成果,用涂圆圈的方法来表示。我们还需要了解成长的曲线,要知道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成长的高速发展区,还有平稳期,和已经达到了"学习高原"以后的停滞期。知道什么叫做"学习高原",避免手忙脚乱。要鞭策自我,把每天当作人生的最后一天。人一旦对现状感到满足,潜意识中会变得不思进取,本想维持现状,却成绩滑坡,所以我们要有危机意识,自我鞭策,不断地进步。
第五章,关键时刻出结果 一 集中注意力的终极方法。
1、借助计时器加速运转,促使大脑集中注意力。
2、 关键时刻补水。在大脑需要休息的时候,及时补水或不含咖啡因的饮料,有助于提高记忆力。
3、向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明星击球手铃木一朗,学习"集中注意力的3点聚焦法"。这是一个人人可以学习掌握的注意力法则。使用腹式呼吸法,缓慢呼吸,在一张纸上画出平均一个三角形的三个点。在聚焦第一个点时,可以慢慢默数到3并且吸气,聚焦第二个点时,同样数到三,并且摒弃。最后聚焦第三个点时,还是缓缓数到3并呼气,使用这个方法可以训练集中注意力。
4、做好大脑热身,轻松引向心流。心理学家米哈利.奇克森特里哈伊创造了心流一词。心流指专注于眼前,心无旁骛,帮我们取得良好发挥效果的心理状态。
5、避免关键时刻失手的数心跳训练。通过训练,习惯在心跳很快的状态下,学习能让我们的大脑习惯"处变不惊"、习以为常,可保持镇定。
6、集中注意力的"记忆宫殿绘图法"现在很流行的冥想,正念练习,正念是指此刻注意力完全集中,通过调整坐姿,使用腹式呼吸法,配合呼吸速率抵达记忆宫殿。
7、把"耳塞"作为集中注意力的开关。某些时候我们的学习环境,不能达到绝对的安静,容易分心,我们可以通过使用耳塞来训练集中注意力,通过训练,当塞上耳塞的时候就能够把注意力集中起来。
后记中,作者提到学海无涯,那么痛苦也是无涯的。痛苦并非源自学习本身,而是日复一日的无效学习,学习的关键在于效率。通过掌握训练记忆力的提升,就能提高学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