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宝现在一岁零八个月了,非常活泼可爱,每天都乐呵呵的,过得非常开心。
看到认识的人,她会主动打招呼。特别是对跟她年纪相仿的孩子特别热情,哪怕不认识,她也会主动上前去打招呼。
昨天带她去逛超市,在门口看到一位阿姨带着一个五六岁左右的小女孩向超市走来。
小宝对着小女孩大声喊道:“姐姐!姐姐!”
小女孩朝小宝害羞地笑了笑,她妈妈低下头对她说:“小妹妹跟你打招呼呢!”
说完对小宝点头微笑了一下:“你好棒,这么小就会跟人打招呼了!”
在超市里面选购物品时,坐在购物车里的小宝突然喊到:“爷爷!”
原来是一位老人正在收银台整理购物车,估计是超市里面的工作人员。
由于距离比较远,老人并没有听到小宝的声音,没有得到回应的小宝又继续喊:“爷爷!老爷爷!”
我低下头对小宝说:“宝宝在跟老爷爷打招呼,真有礼貌!因为太远了,老爷爷没有听到宝宝的喊他的声音,所以没有答应你。但我们都为你高兴呢!”
听我说完后小宝的喊声慢慢停下来了,嘴里面一边说着“爷爷没有听到”,一边继续在购物车里翻弄她的“战利品”。
一天下午带她去广场玩,广场上有几位十来岁的孩子在吹泡泡。
小宝兴奋地冲上去追赶那些漂亮可爱的泡泡。其中一位女孩特意走近小宝,朝小宝站立的位置吹了一大串泡泡。
小宝觉得非常有趣,在泡泡堆里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
当泡泡一个一个消失后,小宝走到那位女孩面前:“姐姐!再吹泡泡!”
女孩答应了她,继续吹泡泡,小宝玩得不亦乐乎。她就这样跟着那几位孩子玩了一下午,而我始终都没有参与引导,只是远远地在一边静静看着她。
后来孩子们要回家了,小宝主动和他们说再见,还一副依依不舍的样子。
看到小宝现在活泼的样子,我心里倍感欣慰。
02
记得三个多月大的时候,她只要自己家的几位大人抱,别人只要朝她一伸手,她便会大哭起来,以此来抗拒陌生人对她身体的接触。
为此,被她拒绝过的每一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说过:“这孩子这么认生,胆子真小!”
特别是小区里其他一样大的婴儿都没有这种情况,这就更加凸显了小宝的“认生”特质。
但我并没有为此焦虑过,更多的是欣慰不已。
首先,小宝不要陌生人抱说明她已经能认识自己的家庭成员,并开始有初步的认知能力了。
其次,懂得拒绝他人对自己身体的接触,这是她的自我界限感正在萌芽。
界限感非常重要,就像一个国家的领土劝必须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允许他国的侵犯。
她不要别人抱,说明她不喜欢,因为不喜欢,所以本能地用哭声来拒绝。这正是她在坚守自己“领土”的表现。
而没有界限感的孩子长大后要么没有自己的主见,任凭他人干涉自己的生活和人生,要么就会成为一个随意干涉他人生活的人。
这两种人都无法活出自我,也很难得到真正的幸福。
最后,这是孩子独特的性格特质,需要得到尊重和保护。她需要通过多次接触和继续观察,等有了充分的信任后才会接受他人的拥抱,说明孩子是个体察入微的人。
至于性格,并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性格都有它的闪光点,而不应该认为性格内向的孩子就必须要改造,非要她按照大人认为好的样子去改变。
03
爱她就应该如她所是,而非我所愿。
因此,我从没有觉得这是个问题。
如果我一开始就从心底里认定小宝是认生的,那我一定会想各种办法去干涉她。比如硬生生地把她推到他不熟悉的人手里,当她哭的时候指责她不应该这样。
那小宝那弱小的心灵一定会很受伤,会觉得妈妈不再爱她,有种被抛弃的糟糕体验。
而糟糕的体验只会带来糟糕的影响,从此她便会真的越来越认生,甚至衍生出其他心理问题。比如胆怯,有交往障碍等。
我选择相信小宝没有任何问题。觉得她认生的人,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想抱抱孩子。虽然他们本意是喜爱孩子,但他们并没有尊重孩子是否愿意。
当遭到孩子拒绝后,他们在心理上有一种挫败感:这孩子不要我抱,肯定是我哪里不够好。
于是便主观臆测是孩子认生,以此来减轻他们心里的挫败感。
当小宝拒绝他人抱的时候,我都会主动把孩子抱回来并安慰她。任旁人怎么评价,我都坚持站在孩子这边。
后来,我天天带小宝去找同伴玩,介绍她认识街坊邻居。
发现她是很喜欢热闹的,而且开朗自信,喜欢跟小伙伴们玩,学会了各种人物称谓,越来越喜欢跟自己熟悉的人打招呼。对于陌生人,在家人的介绍和引导下她也能跟他们互动,并没有怯生感。
只是她仍然继续坚持自己的界限感,不随意接受别人抱她。只有她非常熟悉和信任的人,她才会放下界限。
所幸小宝现在越来越活泼了,并没有被别人的“认生”标签所影响。
当孩子某方面跟别人不一样时,请不要随意给孩子贴上标签,作为孩子最依赖和信任的家长,请接纳孩子,给孩子尊重和理解,相信爱可以化解一切。
最后,希望不管何种性格的孩子,都能得到尊重和保护。而那些喜欢强行抱孩子的大人,希望不要再随意评价他人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