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这件小事

01、

前几天,朋友发了条链接给我,约我一起参加一个读书打卡群。

平日里有看书的习惯,读书打卡对我也不是很难坚持的事情。看了一下打卡的要求,想起自己最近实在是忙得晕头转向,便拒绝了。

身边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曾加入过各种打卡群,有关于健身的、有关于阅读的、还有关于学习语言的,多不胜数。一个人很容易放弃,一群人在一起相互打气的确会让人感觉比较容易坚持。

只是,关于读书这件小事,我不想为了打卡认为而降低自己的读书质量。在自己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为了读书打卡而囫囵吞枣地将一本书浏览,不是读书。

是的,我用的是浏览这个词,而非阅读。


读书这件小事

我不认为,拿着一本书,在图书馆、在咖啡厅拍张照,用一个下午看一页书叫做阅读。我也不认为,花一两个小时,将一本几百页的书初略看过,然后摘出书中几句话当成心得叫做阅读。

于我而言,阅读是一件需要非常用心去完成,值得认真对待的事情。


02、

繁重的工作,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让我们每个人都像是上了发条的陀螺,不停地转。“快”这个字,开始渗透我们的点点滴滴。工作追求快、上下班追求快、吃饭追求快,就连写作、阅读也要快。

常常看到一些文章说哪个大神一年读几百本书、哪个大神一天一本书,很多人开始产生一种紧迫感,感觉别人那么努力,自己如果不赶紧多读多几本书以示上进,就要被世界给遗弃了。

对于读书这件事,每个人的天赋是不同的。有些人可以在短时间内吃透一本书,所以阅读量自然也就不低。有些人闲暇时间多,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在读书这件事情上,阅读量也不会低。

读书这件小事


但是对于大多数像我们这样的平凡人而言,业余的时间不多,也还没有到达迅速吃透书中内容的高度。在这个时候,一味地追求阅读量,只是数字上的增长,实际上我们并没能从书中得到非常多有用的信息。

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中,读书打卡,对我们到底是一种鼓励,还是一种悲哀?


03、

在高速运转的信息时代,生活日新月异,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也在变。很多时候,我们对于读书这件事带着一种随意。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一种感受,明明才刚刚放下书本不久,却已经忘记了书中的中心价值的什么,甚至记不太清书中写了些什么。

作家外山滋比古著有一本关于阅读的书——《阅读整理学》。在书中,作者将阅读分为两类,分别是α型阅读和β型阅读。

α型阅读是阅读已知的事物,是现阶段我们大部分人所采用的一种阅读方式,这种阅读方式属于一种低质量的阅读。

β型阅读则是阅读未知的事物,对于我们而言在阅读的时候可能会让自己产生这本书比较晦涩的感觉,但是这种阅读方式更加有利于提升自己的阅读质量,获得新知识,属于高段位的阅读。

当我们进入β型阅读的时候,会不断地探索书中未知的事物,并且将其变为已知,与现有的已知连在一起。这种方法会提升阅读的认知水平。

既然β型阅读如此有效,为什么说大部分人采用的是α型阅读呢?

相对于α型阅读的简单快速,β型阅读在遇到未知的时候会比较吃力,为了探索未知,所花的时间也会比较多,不太符合追求快节奏的人们。于是我们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快餐文化,让自己的思考方式越变越简单,思考力也越藏越深,深到要用的时候已经找不到了。

忘了在哪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真正的阅读应该有两个不可或缺的维度,反思与行动。

阅读和思考,该是分不开的两个半圆。少了阅读、缺了阅历的思考,是单薄的。少了思考、缺了未知的阅读,是浅薄的。

读书这件小事,其实很简单,不要一味追求量的变化,要寻找质的飞跃。读书这件小事,是我们的日常小事,却值得认真对待。


作者简介:沫沫,一个有点疯、有点宅的女子。喜欢文字的暖,亦想与您一起分享。

PS: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其实,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呢?---论毕业后成为社会人的读书这件小事。缘起:会把这个文章写出来,无非是在周日读书沙龙...
    Andy熙阅读 11,465评论 1 10
  • 文|骑驴飞奔的蜗牛 给自己立过一个标签:匠人生活,文人心性的工科男子,真的是不知害臊。---蜗牛 最近,看到过《你...
    骑驴飞奔的蜗牛阅读 4,892评论 3 5
  • 1. 读书这件事 究竟有什么好处? 就好像用竹篮打水 虽然打不到水 但竹篮,会越来越干净 然而,在我看来 若能捧上...
    东芝优势日记阅读 1,722评论 3 4
  • 你是沙漠里的那一眼碧水, 滋润着我的心灵,从此, 我的生命充满了希望。 沏一壶岁月, 我们在这个长河里,遥遥相对。...
    流水琴殇阅读 1,631评论 4 3
  • 2017年读的第28本书,吴沙老师的《遇见生涯大师》,全书不到200页,吴老师用“自传体”的方式,结合15位生涯规...
    MirthlessPasta阅读 3,846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