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在昨晚如约上线,体验了一下,可以开始写一篇感想和随笔了。还是那个话题,怎麼看小程序?
在前不久的微信公开课结束之后,各大平台如简书、微博等等涌出大批如“我为什么看好小程序”、“我为什么不看好小程序”等此类文章。翻了看了几篇之后,就不再关注此类话题。不关注原因之一是小程序DEMO尚未拿到,一切脱离实际的言论都会影响届时实际体验的判断;不关注原因之二在于,各文章讨论这个话题所站在的角度真是五花八门,我始终认为,不針對核心重點進行的討論,大多是在抖機靈。那麼所以,當我们讨论看好不看好时,我们讨论的關鍵只有一個,即:
看好不看好,核心问题在于用的人是多数还是少数
很多人因为小程序交互永远不如原生所以不看好,还有从技术角度不看好,从各种角度不看好等等。但是,从近几年商业发展来看,一个事物成功与否,在于市场普及程度如何。这个问题我想很多人都有共鸣,就不用多解释了,比如很多人因为民风问题不看好的,但是连身边老阿姨都在骑的摩拜,已经2.15亿美金D轮了。因为这个问题从商业和投资的层次来看,最核心问题就一个,看好不看好就看能普及多少人。
那么,能普及多少人呢?
用的人多还是少,要看它能为多大群体带来利益
能带来多大利益,要先来看一下目前小程序提供的能力(个人整理,不一定全面,仅供本文行文用):
1.微信登陆、账号系统、获取用户信息;
2.发起支付;
3.设备权限:获取用户网络状态、获取手机系统信息、重力感应、罗盘;
4.媒体权限:摄像读取相片库、录音、播放音频等;
5.定位;
6.分享给好友;
7.客服IM;
8.(虽然目前可能考虑防止打扰用户,没有消息触达能力,但是按照小程序目前的入口来看,以类似朋友圈的小红點的消息触达解决方案也不是不可想象,并且这个消息触达估计会比原生应用触达率更高)
根据上述提供的能力,看看你手机上偶尔用几下的那些功能单一、非平台级APP,是不是很多可以移植到微信小程序里?
拿我手机里的APP來說,大部分工具类(如某词典、某笔记)、商户类(某航、某巴克、某德基)、細分媒体类APP(某音樂網、某經濟新聞等),此类细分需求且使用频率不高(相对微信、支付宝等来说)的应用,基本有了小程序,可以腾出几百M的空间了。(但是恐怕这些企业要付出的成本是,必须要用微信的账号体系。)
除了上述的应用类,还有营销类作用,比如会员卡,如某大型购物中心、某零售企业可以开发出自己的商城会员卡小程序、并对用户进行运营和管理等等。不用多举例了,不用很久,网上很多文章也都有类似的延伸,相信很多的小程序应该会很快上线。
回到问题,为谁带来了利益,包含但不限於:
1.应用市场中大部分小APP的开发者及其覆盖的用户,都是受益者。(PS.但是想要像以前一样,在应用市场中成为大体量平台APP的成本会由此上升,概率会降低。并且,如果转而开发小程序,可能竞争战场从应用市场转移到了微信中,具体要看微信怎么去管控小程序的分发,目前来看通过搜索、好友分享和线下扫码,相对目前黑水一般的应用市场,略健康。)
2.线下企业、实体企业同样在营销方式层面同样是受益者(企业营销团队中不仅恐怕要多配置几个程序员);
3.正在使用服務號或者訂閱號做會員體系或者客戶管理的企業;
说到这里,看好还是不看好小程序,結果不言而喻。受益群體包含從小APP开发者,到運營著服務、訂閱號的商户,還有各類營銷需求的实体企业,加上他們的用户们。他們都將為微信的小程序入口提供生命力和活躍。
最后,本來此處還有數字預判,由于时间关系,就不花时间去统计具體数字了(從應用市場、自媒體網站都能統計得到數字,可用作預判)。
不说了,去买腾讯股票了。
本文雖看好小程序,但作者并非腾讯、微信公司和团队相关者,纯属个人角度撰文,有不同观点,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