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输出能力是成功的必备,那么如何培养自己的持续输出能力呢?
曾国藩1840年从湖南到北京做官,在北京待了12年。在这12年的时间里,他七次升迁,连升十级,创造了道光一朝的记录。
了解曾国藩的人都知道,他并非官二代或富二代,也并非及其聪慧之人。
那他为什么能够在险恶丛生的北京官场如鱼得水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自律能力奇高。
曾国藩做官之后,给自己立下了十二条每日必做的功课,一直坚持到人生的最后。
一是整齐严肃,做事专心;
二是每天早起,绝不赖床;
三是每天静坐一个小时,不要天天处于浮躁状态;
四是读书不二,不读完这本书,绝不摸下一本;
五是每天读史十页;
六是谨言,时时警惕不乱说话,每句话都要慎重;
七是养气;
八是保身,节制欲望;
九是每天记笔记;
十是每月写几首诗、几篇文章;
十一是每天练半小时的字;
十二是夜不出门,天黑了就不要出门找朋友瞎玩;
正是这十二条规矩使曾国藩成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
但是,即使是一个小习惯的养成都需要坚持很长时间,付出巨大的努力,承受很多的痛苦。
那么怎样才能长期坚持做一件事呢?
01
赋予正面意义
1999年3月,马云正式辞去公职,在杭州召集现在被称为“十八罗汉”的团队创业。
公司第一次例会,马云在西湖旁边一个毛胚房小区向自己的员工讲了三个小时,告诉他们在做的事情将改变互联网的未来格局,他们会引导一次新的“技术革命”,他们会和互联网的摇篮——硅谷,同台竞技。
虽然每个月只有500块工资,未来也很不确定。
可是听完之后,十八罗汉们已经不再仅仅是为了钱,而是为了那个改变中国互联网的伟大意义。
之后,他们一路坚持下来,有了现在的阿里。
所以,如果你想长期坚持做一件事情,最好在做之前仔细思考一下这件事情的意义。只有深刻明白了你为什么做这件事,这件事能够给你带来哪些益处,你才能够相对容易地坚持下去。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高中老师经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到了大学就好啦!
这也是赋予意义的一种方式,让我们在艰难的,一眼望不到头的学习生涯中明白此时坚持的意义所在。用大学美好的生活为现在的努力赋予意义。
同样,你也可以用未来的辉煌为此刻的积累赋予意义。
我在学习写作课的时候,并不是一开始就学习如何写作,而是先学习写作这件事情的意义所在,通过不断地暗示自己这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让自己坚持下去。
当你决定长期做一件事情之前,拿出纸笔,把这件事情能够带来的所有意义写在纸上,哪怕是仅仅为了赚钱也行。
每天给自己洗脑,直到让自己一想到这件事情就兴奋,就激动。即使没有人督促,你自己也会主动去做这件事情。
02
恐惧也是一种动力
愉悦和满足会让一个人持续在一个地方投入一万个小时,从而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恐惧也会使一个人产生动力,甚至比愉悦和满足产生的动力更强劲。
小时候因为害怕被老师和家长惩罚而带着恐惧心理写作业,长大后为什么不继续用恐惧心理督促自己坚持做事,努力进步呢?
不努力就会被讨厌的人踩在头顶;不减肥就不能穿漂亮的衣服;不实现财富自由就要一辈子做社畜;不出人头地就会别人看不起……
想象一下,如果这些事情都发生在你身上,你会选择不努力吗?
与正面意义相反的是负面意义,除了让自己明白做好一件事情会给自己带来多少益处外,也可以用不做这件事情的负面意义让自己感到恐惧,反方向为自己提供前进的动力。
小时候,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去打工,让你知道不好好学习的苦。这是长辈为了让我好好学习而向我传达的一种“恐吓和威胁”,想借此激发我的学习动力。
他们只想借此让我好好学习,可能没有想到其中的心理暗示确实具有很大的作用。
拿我个人来说,我一直都不想落人与后,更不想被别人小看,所以在每个重大选择上都毫无保留地拼尽全力。
因为内心的那种担心和恐惧,所以不得不逼自己去做一些事情。等习惯了,坚持也就慢慢地形成了。
当你决定长期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在想办法赋予了很多正面意义之后,就可以为它赋予负面意义:
若不做这件事,现在以及将来我会失去什么?
进而,我在将来会遇到什么样地困难,会丢掉什么样的机会?
若最终我没有做这件事,我会和哪些人一样?他们的生活究竟因此变得多么凄惨?
不仅要罗列,还要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能够现象出来的细节“栩栩如生”地写下来。
然后,你的大脑就会在很多时候自动工作,督促你抓紧时间,否则,它就会焦虑、害怕、不安……
03
做好每一步计划
让自己看得到未来
不能坚持做一件事情的人,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如何去做?这个时候就需要提前制定好详细的计划。
如果知道自己下一步应该做什么,执行力就会提高,那么放弃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考研结束之后,我一直在对我的人生进行复盘,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我明明算是比较努力的,为什么还是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那种优秀?
后来通过复盘我发现了一个很大的原因:没有日常性的计划。
虽然每一个比较重要的事情,比如高考、四六级、各种证书甚至是考研,我都顺利的完成了,但这仅仅是比较大的事情。
优秀的人不仅擅长完成重大的目标,更擅长用日常计划提高自己。
在做好这些必须做的事情同时,他们还完成了别人没有做的事情。比如,大量的读书、练习英语听力口语、参加各种培训,尽可能地让自己积累更多知识和技能。
优秀就是在不断地积累中实现的。
于是在读研究生之后,我开始制定日常计划,每天规定好必须完成的任务, 如此下来,就会不断的积累,早日突破成本线,获得回报。
做计划可以根据任务量+时间的模式。
在一个时间段内,把任务分配到每天,细化自己的工作任务,每周一个小复盘,完成计划后再进行一个大复盘。
根据我的实践,计划一般不要超过两个月,时间太长看不到反馈,会失去坚持的动力。
刚开始的时候,计划的周期最好短一点,因为当你真正开始做计划的时候就会发现真的很难做,哪怕是一天的计划也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等到熟练掌握做计划的技能之后,再着手制作季度计划,甚至是年计划。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是人生最大的悲衰。所以,要好好维护心中的希望。
而制作小计划的目的就是让你看得到希望,给你继续做下去的动力。
04
利用大环境感染自己
央视有个主持人叫张晓楠,她经常说一句话:想要做到,就要先从物理上接近目标!
我的理解是要让大环境影响自己。
张晓楠小时候就特别想做电视主持人,而且只想去央视。
无奈大学去了西安,没能够去北京。
她觉得自己想要做央视的主持人就应该去北京,这样机会就会多一些。于是张晓楠就去北京新东方做了老师。后来,张晓楠又去了哥伦比亚大学读金融硕士。
千万不要以为张晓楠放弃了初衷,她是发现哥伦比亚大学简直就是“央视主持人的人才摇篮”之一,稍微了解新闻的都知道,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是全球最优秀的新闻学院,大量相关人员在那里进修。
于是,她才做了这样一个决定:从环境上更接近那些人。
最终,张晓楠去央视做了主持人,还是第六届CCTV全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铜奖,全国十强。
为什么要用环境鞭策自己呢?
因为只有你看到有人做到了,才会坚定自己的决心,认为自己也可以做到。
中国古代还有一个更著名的例子:孟母三迁。
所以,如果你也想做好一件事情,先融入那个圈子,看看那些已经做到的人是什么样子。
从长期来看,只有那些拥有稳定输出能力的人,才是最有可能做成事情的人。如果你也想做成一件事情,先从学会坚持开始吧。
毅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它同样也需要后天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