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的时候去上礼仪课,礼仪老师说过一句话,令我印象尤为深刻。她说:“我身边有一个朋友礼仪方面做得非常好,她不会去追一辆即将开走的公交车。”确实,有时候在坐公车时常常会看到,有些女孩子疯狂地往公交站跑,等到终于赶上车时,却是头发凌乱,摇摇晃晃地往车厢里走,本来美美的样子一下子就大打折扣了。因此,有那么一段时间里,我是“誓死”守护这条真理的,有时候和朋友们一起出去玩,正好等到班次少的公交车,她们往往是一边跑,一边回头催我,其实,这说白了我这就是“作”,不过作作,她们也就习惯了。等到后来工作,这点小作也就荡然无存了,往往是走过转角,就看见公交车驶来,于是,撒开脚丫子疯狂地往公交站跑,有时候太阳大,还一手举伞,一手拎包地飞奔而去,估计司机都无语了,不过就自我遐想一下,也觉得自己当时肯定挫爆了。不过,除此,还能怎么办啊?提前去车站等车,去太早了,公司还没开门,每天在门口傻站着,也没有意思,也并不是每天都掐着点出门,可是总会遇到这种情况的啊。后来,我在想,当初礼仪老师说的也是对的,她的那位朋友与她年纪相当,早已经历种种风雨,她已经走到了可以不用担心迟到的职位,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经历该经历的,然后等到她们那个年纪时,可以云淡风轻,笑看风云。
有时候,总想着吧我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东西记录下来,找一大块的时间,慢慢回忆。其实,这毫无可行,关键时刻总想不起一字半句,这就是所谓之灵感,来之,去之,只得抓紧记录。就如今日,阳光正暖,抓了个橘子,一瓣一瓣地吃开。然后,回忆倒转,想起某个角落,暖暖的阳光,三俩人,幼时记忆中的人多半是老人和姑母,一起坐在堂前磕干果,老竹椅发出吱吱呀呀的响声,眯眼望天,恰有唾沫星子一三而过,消失在阳光里。厚重的棉被沉沉地挂在竹竿上,阻绝了偶尔飘来的一丝冷风,躲在这样的棉被后面看小书,是一件十分享受的事情,唯一的不快就是,每每收回书本回家吃午饭,总会一阵头晕目眩,看不真事物,但室内的阴冷又实在让我难耐,于是,又拎着小书逃回阳光下,暖暖地,正好。以后,不管多少年后,在这安谧的阳光下,总会念起那一度温暖的儿时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