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家,妈妈总会时不时跟我谈起某个街坊,某个远房亲戚,老家的那些邻居张三王二赵四。然后我便不解:哪个张三啊?哪个赵四啊?我怎么一个都不认识。接着她便耐心跟我解释一番,就是那个谁谁谁。我只能勉为其难的点点头其实还是不知所云……记得曾经外公在世的时候,每次我妈把他接来,他总会一个人絮絮叨叨,然而他讲述的生活离现在的年代感觉可以绕地球两圈了,没有人接他的话,剩下他一个人自言自语。
昔有诗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既然是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应该亲密无间,无话不谈才对呀。可现实生活中我们确面临着重重沟通障碍,谈真情像美国人那样时不时来个拥抱,说我爱你和中国两千多年的内敛文化太不合拍,过于别扭;谈生活又存在代沟,对彼此的话题都不感兴趣,有插入困难。于是彼此只能把那份感情藏在心里化为例行的问候。每次我在外出差接到妈妈电话她总会问:最近忙不忙啊?身体还好吗?那边天气怎么样……那就这样咯,保重身体!三五分钟后一通电话便这样结束。其实有时挂完电话感觉有那么几缕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绪在心里环绕,确拙于言词。
记得在大学期间,一个内蒙的室友是我见过的和父母相处的最融洽的列子,让我们都心生羡慕。仔细一听似乎也没什么特别诀窍,每次她妈来电话,她和妈妈无非聊一些和同学之间的相处,逛街之类的话题。每次就这样居然能把电话粥煲一个小时左右!同样的话题如果让我和我妈聊我就不知从何说说起,寡淡无味了。出于好奇,一次向她请教:xx,你跟你妈关系真好呀,你们怎么能有那么多说不完的话呢?“因为我们是朋友啊” 她回答。她的话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说起来简单,其实做到还是要从心开始的。毕竟在中国好多父母在孩子小时候都喜欢说理式,权威试家教。在大人的心中小孩什么都不懂,大人说的永远是对的。确忽视了孩子的真实需求和想法,无形中彼此已形成代沟。现在轮到85后,90后做妈妈了,大家越来越重视教育,为了能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上个好的学校,不惜代价争相购买学区房,报各种培训班。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和孩子建立完美的亲子关系,了解他的喜怒哀乐,建立健全的人格。心理健康,家庭幸福的孩子长大后能输到哪里去呢?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时光未老,父母仍健在,一切还来得及!或许他们的好多观念已不合现世,那都不重要,和父母聊聊每天的柴米油盐何不是一种温度,还有本地的热点新闻,一些时尚话题都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跨过那个时代背景的鸿沟。在中秋的时候,看月圆,享家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