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公号:【克哥终身成长】欢迎订阅,让终身成长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你好,我是克哥。
最近经常会看到「问题即答案」的概念,
这个概念旨在,更重要的不是找到答案,而是提出一个好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
1、因为问题会引导你的注意力。
比如遇到事情,如果我们下意识就抱怨或者觉得糟糕,无法改变现状,那么这样的感受就会引导我们关注负面的情绪,
但是如果改变你的问题,从抱怨变成如何改变?那么就会引导我们进入到一个开放的世界。
就像我之前在做自由职业的时候,在项目推进中遇到问题,就会下意识觉得很麻烦,而不是尝试放下情绪思考如何解决它,
这是截然不同的两条思考路径,自然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在正确的方向去努力才会有意义。
进一步来说,我们需要有一个「提问机器」的概念,它才能促使我们不断地寻找答案,进而获得源源不断地成长。
包括少楠老师说的「实验田」的概念,就是我们也不要沉溺于思考,而是要有自己的可以付诸实践和检验想法的地方或项目。
那像我自己来说,就是每天都要写点东西,制作课程,往长期来说,就是做二级市场的投资,包括自媒体的深耕。
这些东西,其实你都很难说,它们有一个绝对的终点,都是在不断进化和迭代着的过程。
2、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之前忽略的东西。
因为当我们的注意力被引导在一个地方的时候,我们就会很容易下意识被囚禁在这个方面找答案。
并且很多东西如果我们不留意的话,其实很多事物你就发现不了。
这就像我们的主观情绪,如果我们现在感觉烦闷和压抑,其实只是因为我们的注意力放在了这里,
因为我们的感受如何,90%都是取决于我们对外部事物的阐释。
但是如果我们转念思考,今天让我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同时基于这个问题不断去寻找答案,那么我们的情绪就是会变得更好,
这就像是心理学中的主动意识。
如果我们闭上眼睛,思考将要看到的有哪些“红色”的事物,那么当我们睁开眼睛的时候,
其实我们的大脑就会跟着我们的眼睛在走,凡是红色的东西,都会被我们的意识收入进来。
3、我们所提出来的问题就基于我们的信念。
不妨回忆一下,我们最近常常提出来的问题或者感受,是消极的更多还是积极的更多。
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其实都是源自于我们的「主观感受」,是可以很容易就发生转变的。
包括认为自己无法做到某事,其实都是源自于「自我设限」,源自于我们的信念和对事物的看法。
所以我们认为「万事皆有可能」,是对我们的未来更好的选择。
4、能够解决问题的问题。
当我们在生活中感受不好、或者是遇到种种事物打击的时候,其实也有「破局之道」,
就像我最近,如果从内来说,我在写作上有所倦怠,包括自媒体的流量端数据表现一般,从外而言,充满着种种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
不过我观察到自己在情绪上的反应还可以,没有十分懊恼或者是焦虑烦闷,
一方面是因为我有读书、运动、冥想的习惯,可以帮助我调节情绪,另外一方面就是可以通过提出一个能解决问题的问题,来引导我们的注意力。
比如这个问题有没有什么积极的一面?
比如如果我想得到自己想要的,我应该要怎么做?
比如当下的人生中有什么让我觉得快乐的事,骄傲的事,感恩的事,值得努力的事?
我们通过找寻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来引导我们的注意力进而走向另外一条不同的、更加开放且积极的路。
如果进一步来说,每日复盘的本质,也是在回答我们给自己提出的问题:
比如今天我学到了什么?有哪些触动我的事件和经历?
比如从这件事当中,有哪些好的教益和需要优化改进的点?
比如今天在哪些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上做了对未来的投资?
如果我们把对这些问题的复盘作为「日课」习惯,那么我们就会知道自己是处在日拱一卒的状态之中,也是在持续行动和做事拿结果的,
进而就会让自己的情绪,就会保持在一个积极正向的状态,从而能够吸引更多良好的事物。
最后,问题即答案。
在寻找答案之前,不妨先给自己提出一个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