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读《WHY思考法》的书,作者是石角完尔,书中主要以犹太人的思考和教育方法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并对比日本人的思考方法,得出提问和思考的重要性结论。
犹太人为什么那么厉害?是因为他们聪明吗?犹太民族是一个受到很多磨难的民族,无论是从电影《出埃及记》中的展示,还是二战中惨遭屠杀的命运,都预示着不平常的经历,这些经历是否对于犹太人的思考方式有影响呢?我们也没有肯定的答案。
在当今世界中,无论是商界还是科学界,都活跃着很多犹太人,商界有脸书的创始人扎克伯格和谷歌的创始人谢尔盖.布林等,科学界有30%的犹太人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些都是几乎家喻户晓的例子。为什么犹太人能够取得这么多卓越的成就?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思维模式,思维模式的背后就是提问,提问才会产生好的问题,好的问题引导出好的答案。
犹太人遇到任何事物都会提出很多问题,而且经常进行讨论,大脑什么时候运转最快?边讨论边思考的时候。对于犹太人和其他非犹太人的思考方式,书中重点对比了犹太人和日本人,犹太人的在孩提时代就被引导和鼓励提出问题,而日本人则会被阻止提问,做乖孩子。无论是平常的事物还是权威的言论,两者的思维模式完全不一样,犹太人敢于怀疑权威,而日本人怀疑权威会被当成不礼貌,日本人如此,其实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也是如此,我们从小充满好奇的天性和提问的习惯很早就被扼杀在萌芽状态,不愿意提出问题,也提不出问题,即使遇到问题,拿到答案就行,不会深究。
无论是搞研究,还是平常的商业工作,敢于怀疑和提问都显得特别重要,即问题比答案本身要重要。那么,如何保持提问的习惯呢?
第一,鼓励孩子提问和思考。不是讲成人吗?怎么又说到了小孩。一个好的习惯和思维模式,最好的状态是从小孩就开始培养。以书中一个例子在这里也进行说明,比如一家人在吃饭,这时小孩看着杯子中的水,突然问到为什么水是透明的?作为大人的你们怎么回答呢?一是让孩子吃饭是别讲话;二是告知孩子水本来就是透明的;最后是反问孩子为什么呢?前两种方式是很多成人父母的应对方式,要么不知道答案,要么掩饰尴尬,无论什么目的,这两种答案都把小孩的好奇和问题扼杀在摇篮阶段,十分遗憾。第三种回答才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孩子提问不一定能给出答案,但是没关系的,问题本身比答案更重要,毕竟问题带来了思考。
第二,像哲学家一样辩论。听到哲学家是不是就感觉到一阵眩晕呢?因为哲学家思考和讨论的问题都太难了,太深奥了。但是仔细回忆和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哲学家思考的很多问题是不是很多小孩子都会提出来的问题呢?如果小时候的提问和思考习惯延续下来,也许你就不会那么反感和惧怕了,这是其一。其二,我们这里主要讲的是讨论,讨论最好的方式是辩论,辩论时可以针锋相对,对事不对人,相互说服,有了辩论就会产生很多问题,问题又带来思考。找到合适的人进行辩论最好,如果找不到,其实也可以按照一些方法进行自我的辩论和思考,效果也会有的。
第三,从身边的事物开始。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不可能每天去思考小孩的问题,也没法像哲学家去思考人生和世界的真谛,这么说不是不鼓励思考,而是思考和提问是立足现实世界的,不是孤立存在和凭空想象,最好的素材来自哪里?那就是你我身边的事物,无论是生活的还是工作的,只要遇到了,就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那么容易满足于现有的答案,对身边事物的思考会让你获益良多。
透过现象看本质,按照黄金圈法则来分析,本质就是内圈的WHY,既不是中间的HOW又不是最外圈的WHAT,而现实中我们看到的都是后两者,要看出本质,就需要提问和思考。因此,我们说思考比答案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