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的温州之行,时间很仓促,但心中满满的幸福感冲淡了仓促带来的一切负面影响。
在对待西藏自驾和温州之行的感觉上,我意识到自己的变化——学会向现实低头,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从杭州萧山到温州路上,第一次真正的开夜车;从温州到渔寮景区,第一次开夜车+山路;这两次夜车经历让我对昨天的夜车+雨夜没有发怵,平稳到达目的地。一切的经历都是值得的。
一直以来,对山、山中之水和历史景观的兴趣远远大于大海,没有明显的原因,抑或是潜意识里对海的畏惧,导致自己不怎么愿意接触她。这次到温州,和哥哥提起出海,是出于对未知的探索。虽然未能走向大海深处,但收获颇丰。从岸边到大船的那段行程,小船在海里不断摇荡,有些畏惧,但更多的震撼。一叶扁舟,原来就是这种感觉,这种感觉是大轮船的平稳所不能给予的。岸边看海和置身其中,感觉相差甚远,置身其中随着波浪的起伏前行,内心满满的对海充满的敬畏,一瞬间也理解了人对大海的喜欢源于何处。征服高山,可以借用脚步和毅力;征服大海,需要的完全是勇气。浩瀚的大海,游泳的技能在她的怀里可以忽略不计。安全感,在这小船上是极度缺失的。
踩浪,也是第一次。晚上的时候,依旧是出于畏惧,并没有积极的走下去。站在岸上,看着众人在水边嬉戏,内心不断的感慨大海的广阔。终于脱鞋走进她的怀抱,才感受她的温暖和温柔。岸边和海里,是完全不同的感觉。这,为第二天的踩浪做好了快乐的序幕。孩子们带着游泳圈在海里被一波又一波的海浪冲的笑哈哈,而我站在里面只是看着他们,心里也充满了幸福。
家人的相聚,我看到很多小时候发生的场景,验证了那句“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家庭文化一旦形成,不易改变。但我们终究需要成长和进步,才能带领自己的家步入新的天地。有了孩子,就可以称之为家族。这次的相聚,孩子们的时间比深圳略长一些,收获相对的就更多一些。这些收获需要他们在日后自己去体验、感悟和运用。但有一点,面对面相处是快速增温的不二选择。
别离,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聚。三天时间,一瞬而过。涓涓回到小区门口,就不愿回家,一直在要求自己要去渔寮,回到家里还是哭的伤心不能自抑,我用了各种办法安慰都是间歇性成功,最后是拿着她的小手写下想去渔寮的愿望贴在冰箱上,这才算是心归郑州。
阿淼写于2019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