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出门去外地和朋友玩。围着啤酒和烤肉,我们聊到了大半夜。关于各自的近况,关于我们的朋友,关于这些年各自彼此的变化,以及一些形而上的东西。讨论的过程很激烈,简直可以录一场奇葩说。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我终于明白了和而不同的意思。
我们进行了两场所谓的“真理大讨论”,就是类似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讨论。各自的观点相差都很大,比如我就是精进理性行动派,我的朋友就有中庸感性哲思派。在很多问题上都达不成共识。
如果是之前的我,或许对这样的情况会很反感,我们都追求知己,追求志同道合,如果基本的共识都没有,那讨论就会变得很浪费时间。但最近开始对很多问题扭转看法。比如,是否兴趣爱好一致才可以做朋友?是否价值观一致在可以做朋友?
昨天的真理大讨论让我反思,既然大家在一些问题上都没有基本共识,我们又为何能成为好朋友?
我想原因有几个:
1.比论题本身更基本的共识一致。真理是越辩越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更进一步得了解对方。争论是好的,但有几个基本的前提,比如就事论事不搞人身攻击,比如,尽管我们彼此不认同对方的观点,但我们誓死捍卫对方说话的权利,比如大家的诱惑和反对意见都要发声,而不是嗤之以鼻,这些底层的共识大家默认达成,要比论题本身的一致更重要。
2.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是我前段时间看到的,意思是说 “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来自百度百科)。君子不同也可以关系和睦,我们是朋友关系,但对问题的看法上,大家能够各自独立,各自有自己的看法和反思,不附和不盲从。正是因为存在分歧所以讨论更有意义。只有听到反面声音,才能知道自己坚持的原则的边界在哪里。动摇那些不坚定的,加固那些坚定的。
3.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家是朋友不是工作伙伴。我们需要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拼事业,一起做事情,目标一致方向一致,执行层面上能够互补和协调统一,自然能够达成想要的结果。而朋友之间并不需要一起去把想法投放到现实中做事业,因此彼此不同,无论是职业理念还是工作态度,都是无所谓的,只是各自的生活方式而已。
我想,能够志同道合,又和又同自然是及其幸运的,但这样的幸运或多或少带有理想化的色彩。志同道合更多是幸运,而和而不同,又需要更多的东西,比如更宽广的价值观,对不同的接受,比如共情的能力等等。
最后,朋友说,我们这样的讨论或许在父母眼中,在身边人眼中,在未来我们的回忆中,都会显得特别幼稚。这个我就不认同,在我看来,指点江山激昂文字,正是年轻人做的事情。有想法,大家一起碰撞想法,正是我们 这个年龄的事儿。
偶尔真理碰撞,然后执着前行。我们是精力充沛对世界有想法的年轻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