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比较露骨,但实际。
因为工作中无时无刻不需要写作,写的好不好,上司对你的态度就不一样。
真的不一样。
(1)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因为是机关单位,公文写作是最基本的需要,所以上司会三天两头的给我们这些新人派任务。像多数刚从校园里走出来,身上带着些傲气的学生一样,有几位同事以为是上司在刁难,所以不予理会,草草的写完了事。但我们中间的一位王姓男生,我们权且称呼他为M吧,他是名牌大学文字学硕士毕业,按理说所学知识和目前所从事专业没有任何关联,但是上司布置的题目,无论大小,他都做认真的分析,在工作时间之外,研究人民日报评论版的文章,厘清思路,每次都会交上一片篇很是精彩的文章,让他解读时,因为文字学功底在那里,所以讲起来更是头头是道,很快在一群新入岗位的年轻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上司器重的对象,以后所属部门只要涉及到文字写作的工作,都要拉上他一起完成,M也成为这一群人中进步最快的一个人。
枪打出头鸟,因为他的突出,让一起就职的同事们把他视作眼中钉,处处对他使绊子,有时候甚至是冷眼相加,他知道自己无法改变别人的看法,只好在自己的工作领域认真的钻研,向部门负责人和更高的上级提交了一篇篇精彩的报告文章,甚至在闲暇之余,还在所在省份的日报上发表文章。三年后,他成为第一批被提拔的年轻干部,那些曾经对他指手画脚的人们,终于噤声,明白了将时间用在什么上面,就会有什么样的收获,于是风气稍有改变。
打造你的核心竞争力,那些曾经看轻你的人,在未来的某一天会被你的进步震惊,你只需要做好自己,走好自己的每一步路就好,选择写作,就慢慢写好了,时间会见证你的进步。
(2)
实用性公文写作,不需要多少技巧,摸清你直接上司的对文字的要求和套路,然后通过精简的文字描述,站位高一些,将所做的事情讲透彻明白就可以了。
但是,单一个透彻明白就很费功力。新入职场的职场小白在写一些情况报告或者文案时,完全是按照自己的套路在写,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分析解读一件事,自己以为写的很认真,但是文章写成后,拿到上司那里后,轻易的就被改成了大花脸,让人很有一种挫败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其实大可不必,为什么呢?
一个人从学生到正式的工作人员,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无论是个人态度还是写作风格。在学校写作时,多半是写给自己或者老师,个人风格很强。但是参加工作之后的实用性文章,是为了呈现问题,说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指向型非常强,文章大可不必带有个人风格,甚至有时候还需要恰当的考虑一些你顶头上司的语言风格,以及领导的角度和站位,如果做到这一点,就大可不用担心你的上司会毙掉你的稿子了。
但这样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比较难了。
(3)
在实用性公文写作方面,我个人有针对性的练习了四年,期间遇见不同的上司,风格也发生了数次变化,还好,得到的肯定比否定多,而且越来越顺畅,令人欣慰。我把写作的经验总结一下,送给需要的人。
厘清汇报事件脉络,做到文字要而不繁。一句话,就是用最简单的文字,来讲述事情的来龙去脉。千万别将文字弄的太复杂,有时候可能因为上司看不懂,或者被你的文字弄的云山雾绕的,让上司失去了读下去的耐心,直接毙掉,这就得不偿失了,说不定你为了用一些自认为精彩的文字而搔首挠耳,耗费大量的精力,但却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就像新闻报道一样,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简单明了,而不是描述成:半夜三更,有一个妙龄女郎在街角的咖啡店里,遇见了一桩极为恐怖的事情。转化一下:8月3日晚10点一刻左右,一位30岁上下的红裙女子,在**路**号**咖啡店被抢劫了。这样是不是更能传达出精确的信息?最起码识字的人,都会读得懂,所以,将语言写的简洁具体全面,是第一要事。
摸清上司意图,将文字写到他的心坎里。一般写作大牛们到了一个新的单位,会找出几篇自己顶头上司平时修改或者审阅过的文章拿来读一读,这个读不是简单的看一看就了事了,而是去了解这位上司的用词习惯和表达方式,以方便自己在以后的写作中转换角色。而不是上司指向东,你偏偏就写向西,如是一次两次,上司就不会再用你来写东西了。有时候写实用性公文,是借着你的笔来写上司的想法,所以你的思路也要自动切换成上司的思路,这个是最难的,需要你在平常的工作中勤加观察,揣摩,总结经验,然后写出让上司满意的文章。
提高写作站位,论点论据避虚就实。没有人会喜欢花里胡哨的文章,尤其是汇报性的文字,所以有数据尽量引用数据,用对比尽量使用对比,而不是夸夸奇谈我们有多厉害,要让这些厉害用具体的方式体现出来,所以能用图表的绝对不用大段描述,能用数字来说明的,绝对不用文字,数据让文章显得充实和真实,也让你的文章显得可信。提高写作站位,就是一篇文章的意义在哪里,一般字里行间都会透露出来,比如你给上司写一个举办某一个大型活动的情况报告,就要从活动本身,在圈内的影响力甚至在省内国内国际的影响力进行分析解读,用数据支撑你的论点,写作的高度立马会上去。不信,可以试试。
写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愿你通过不断练习,成为更好的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