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题记
想起妹妹,不由得想起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她给我太多爱,暖,和希望,就像我人生的四月天。
因为计划生育,妹妹刚出生没几天就被送到姥姥家,直到读小学才回来。她是家里的第四个孩子,我是老三,上面还有一个姐姐,最上面是哥哥。很多人问过我,爸妈那么执着的生,是不是还想再要一个男孩。想必是吧,在落后农村,在男人才算“人”的封建思想里,在生女孩遭白眼、生男孩才扬眉吐气的传统里,在生了男孩才算一个媳妇为婆家完成传宗接代光荣使命的愚昧里,在男孩生得越多越被认为“有本事”的狭隘里,我的爸妈避免不了也会受到影响。
可能我和她的年龄最为接近吧,妹妹“回家”后就毫无理由地成了我的小跟班,每天走到哪儿跟到哪儿。有时我也会烦,觉得她是累赘、是负担、是多余,没少骂她。任凭我把她对我的依赖当成武器,一而再,再而三光明正大且恬不知耻地欺负她,斥责她,诋毁她,她仍对我不离不弃,不怨不怒。现在想来,仿佛滴血之痛,她的无依无靠,她的孤独无助。
最美的小学时光,我们一起捡垃圾卖钱,一起放羊,一起拾麦穗,一起摸爬蚱,一起偷东西,一起玩各种各样的游戏,一起干活,晚上还睡同一张床。一直嫌弃她,处处都有她,摆脱不了的她,却又一直离不开她。难为情时唆使她出面,勇气不够时自有她壮胆,就连简单的快乐也不知不觉翻了番。一直讨厌她,而她,竟以自己的隐忍与大度诠释了我的童年,成为我的依恋。
初中住校之后,小跟班的名声开始名存实亡。由于全封闭住校,一个星期才能回家一次,一次只能待一天多点。每到周日下午,不得不带着无奈与不舍离家,神情恍惚甚至不知道如何到的学校。安静的晚自习,喧闹的寝室,如果能找到一丝我的安慰,那就是不知什么时候妹妹偷偷塞进我书包里的好吃的。去学校之前,她经常会往我书包里塞一些她所能拿出的最好的东西,或水果,或零食。我嫌吃着麻烦,让她拿出来,而她总能神奇地让我到了学校后再次看到。那一瞬间,暖流涌动,念家情绪也得到些许缓解。
初二未读完,她就辍学了,跟随打工洪流,去往我不能想象的远方。从此,小跟班再也不见。后来,她给我说她选择辍学的原因,我听了,竟是那么心疼。原来,我不在家的日子里,她生活得那么艰难,要生活费看脸色,两个星期花五块钱还嫌多,大冬天啃从家带去的干馒头,没有菜。怕被别人嘲笑,等别人都去食堂吃饭了,自己躲到寝室偷偷吃。自己如此不堪,还把好吃的都留给我。而我,对她的处境竟丝毫不知……
高中,我成为“留守儿童”。过年家人回来欢天喜地,走亲访友物资丰饶,可是高中正月初六就开学,一月才能回家一次,不待尽情品尝年的滋味,我就得离它而去。去的时候阖家欢乐,回的时候满院狼藉,不免怅惘失神。恰此时,妹妹信息告诉我,怕我喝不上,她偷偷给我放起来一箱饮料。我找出来,怔怔地看着,是感动,还是难过。为高考全力以赴的那年,她已打工数载。出于对我的信任,她把工资卡交给我,而且任由我花,所以那一年,是我所有读书生涯中最阔绰的一年。顿顿饭吃得饱,饮料放开喝,甚至还大手大脚请一群男生女生去饭馆搓一顿:班长嘛,说笼络人心也好,说鼓励大家学习也好。不管用多少,她不仅不会说二话,还担心我该买的没买、该吃的没吃,我也用得心安理得。高考结束后,花了近一千块钱买了部手机。事后告诉她,她的反应仿佛我多此一举,仿佛我用自己的钱给自己买了东西。
后来读了大学,她来学校看我,在我午睡睡不醒时帮我去上课,在我分身乏术时替我去听讲座,在我心情不好时又遭到了我的厉声斥责。可这并不妨碍她主动给我买渴望已久的电子琴,给我买心向往之的溜冰鞋,带我吃平时不舍得吃的各种美食。待了两个星期,临走前还把几百块钱偷偷塞在书缝里,让室友在她走后告诉我,自己仅留下够买车票的钱。她总是这样,悄悄把钱留给我,把最好的留给我,而我只能感动一时,情绪不佳时、暴躁脾气上来时,说吼就吼,说骂就骂。是她习惯了,还是对我太容忍,这么些年来,从来没见她反驳过。
我大学还未毕业,她已结婚生子。几年后,我也结婚,由于爸爸的汽车坐不下,她陪我坐了一夜火车从河南到江西,婚前一天一起布置婚房,结婚当天给我化妆,看着我被接走,看我在聚光灯下一举一动。除了还不大懂事的小侄女,她成为唯一见证我结婚全程的人。意外早产时,她挺着五六个月的大肚子,楼下楼下跑去买东西,推着我做产后检测。
我是姐姐,她是妹妹,可是回首过往,总是她在给予,不求回报地给予;我一直接受,理所当然的接受,而后又以姐姐的身份给她提出无数要求,无论合理与否,她都不会说“不”。在这种不对等的关系中,她带给我太多快乐,温暖,和爱,好在,我也在生活的历练中逐渐懂得感恩,懂得珍惜,在书本的字句里懂得细细品味那个像四月天一样的人,懂得体会她两次被无情带离温暖港湾的破碎。那一幕场景又浮现在眼前:带她回家的三轮车上,听不到发动机的声响,只有她歇斯底里的哭嚎,泪水滑满脸庞,身体拼命扭动,毫无目的地挣扎,手伸向空中,企图抓住什么,换来的却是她被抓得更牢,看得更紧。明明车上坐着的是她最亲近的家人,为何却成了剥夺她幸福的刽子手,一次次成为伤害她最深的人。她对自己的婆婆口口声声“妈,妈”地叫,可是面对自己的母亲,却怎么也逾越不了那道鸿沟。
如今,成熟的思想也时常能够坐下来回忆这一幕幕,感动她给我的一个个感动,温暖她给我的一次次温暖。二十多年过去,我幡然醒悟,那个打不走、骂不走的小跟班,早已成为我心灵的寄托,成为我无意的依赖。而立之年,彼此忙碌于生活,焦躁于工作,联系渐少,见面更是少得可怜。之前过年回家还能齐聚一堂,现在由于各种原因,连回家都是奢侈。可这有什么关系呢?姐妹情深的人,即使不联系,也不会疏远,即使不相见,也不会不牵念。
可是近一年来我却发现,我似乎把我的爱,我的温暖,我的希望给弄丢了。是你走得太快,我跟不上,还是你走得太偏,我拽你不回?那个曾经一起长大,一起欢笑,一起土里土气却质朴善良的小闺女儿,你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