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果不能很好地关照自己,不能很好地跟自己谈话,了解自己的需要,那么他与他人相处也必定会出现问题。 与他人相处的前提是学会与自己好好相处。
依靠理性力量,我们可以做出表面上对他人有益的事情。但如果内心仍有未被抚慰和疗愈的伤口,所有表面理性的行为都是不长久的。
童年经历所遭受到的创伤让我们形成了固定的应对模式,往往使得我们对周遭环境做出错误的解读。 我们习惯于把一路上跌跌撞撞所受到的伤害隐藏起来,对别人说着“我很好”“我没事”一类的话来彰显我们的强大。孰不知我们内心那个充满伤痕的小孩,由于长期得不到照顾和疗愈正在可怜地哭泣着。正如地震前夕一样震动正在平静的地表之下悄悄发生,其压抑已久的情绪假以时日也会在其他方面甚至已经在我们察觉不到的地方爆发。
内心受伤的小孩未得到疗愈的人,他表面上所做的一切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甚至牺牲自我的贡献行为都是虚假的,很可能只是为了追求表面的赞扬和好评而填补他内心的自卑和不安全感,而不是出于他内心真正的爱。与他人发生的冲突也往往是他们思维定式下所使用的保护策略。
所以,在成为一个美好的人之前,我们必须是一个能够真正关爱自己的人。
这种关爱并不是表面的物欲享受,比如不开心就大吃大喝一顿或者买买买,而是能够诚实坦荡地面对和接纳自己。这要求我们应当具备独处的能力,学会与外界事物拉开距离,回归内心,倾听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与内心的小孩好好对话,理解他所受的伤害,倾听他的需求,并且指引他做出正确的选择。
我们应当告诉自己内心的小孩:你已经长大了,有能力去主动选择,不必为他人的期待而活;你已经长大,你是自由的,你可以重新建立你的认知。他人的言行不该再用过去的思维模式来解读。它们只是一面镜子,从这个镜子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自己内心的投射,所以它们只是我们了解自己的工具,而从来也永远没有能力来支配我们的情绪。你不必事事做到完美,因为世上本无完美之人,世上还有许多比变成完美之人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认真地做事,真诚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