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叔本华说过:“人生就像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回摆动。”如果你认同这句话,会很容易把自己的生命活成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便痛苦,满足了就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因为叔本华哲学思想的表象含义在于——意志是世界的本质。
意与志和我们的思想情感紧密联系,思想情感引发行动,所以行动的本质在于身体意志的选择。行动也源于“知”,由“知”如何到达“行”?我用领导力专家刘澜老师《学习之美》中的“听,想,变,用”模型来拆一拆《沙粒在蚌中磨砺成珍珠的思考》。
1、听什么,听多少?
听,也可理解为“知”,都是获取信息的方式。认为沙粒在蚌中磨砺成珍珠是化苦难为礼物的人,可能是有理想有情怀的浪漫主义者。认为这是大自然造化产物的人,可能是科学精神理性主义者。
你相信什么你就会选择什么,你选择什么就会成为什么。
譬如听到叔本华这句话,选择不相信的人“听”值为零,选择相信的人“听”值打分可以从1选到100,分值从低到高代表对这句话或这个信念的认同程度。
从第一步“听”——听什么,听多少?人群开始分出层级。
2、怎么想、往哪个方向想?
沙粒对蚌而言是不得不应对的痛苦与挑战,没得选。而人凭什么又为什么要主动迎接挑战和面对痛苦呢?千万不要纯粹为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痛苦是礼物”这类毒鸡汤去自找苦吃,那丝毫没有意义,快快乐乐的生活难道不好么?
万维刚老师说过:“苦不是将来能换取‘乐’的债权,不是修行资源,不是好东西——对心智不成熟的人更不是好东西,苦本身没有价值,是对人的伤害。”
举个不想苦事想好事的例子,比如说我们现在来立一个心愿说,我要为我的孩子好,没孩子的就想像有一个孩子,说我要为孩子和家人好,要保护他们,你就会有一个心量、有个温暖出来。我们再想想看,我要为我的公司好,我的公司有100个人或者1000个人,我的所作所为会影响到一个这么大的公司,影响到这么多人的生计,我一定不能自私自利,一定要好好地努力,保护每一个人的权益。你想想看你的心量与刚才有什么不同?
现在我们再想,我要好好效忠我的国家,要保护国家,我身为一个军人、身为一个警察,无论如何都要捍卫国家的安全。你看看此时你的心量,跟刚才想保护一个公司和一个孩子有什么差别?再想一想,我们如果是佛陀或孔子,我要造福全天下的人,无国度的区别,每一个人我都希望他们在这世上过最好的生活、最平安的生活、最喜乐的生活,我要留给他们无限的智慧,可以让千秋万世的人都得到滋养。你想想看,这是什么心量?是不是开阔了些?
有没有发现,当你想的时候,你选择的方向已经决定了“变与用”的空间范围。
想什么,往哪个方向想是万法的根源。
一定要搞清楚自己为什么去承受痛苦,是无聊、恐惧驱使,还是快乐、荣誉驱动着自己去吃苦,人就这样又被分出了层级。
3、变什么、如何变?
沙粒在蚌里磨砺出珍珠其实是由于蚌蛎自我保护的结果,当贝壳张开时,如果恰好有沙粒或寄生虫等异物“闯”入它那坚硬的小房子,并且刚好卡在外套膜与贝壳中间,贝类就会觉得又痛又痒,就如同我们迷了眼睛一样。蚌蛎面对刺激物的不适,用蠕动把异物排出,同时外套膜的上皮组织吐出产生碳酸钙的珍珠质,把排不出去的异物层层包裹住,包了一层又一层,久而久之,一粒漂亮的珍珠就形成了,这样形成的珍珠是有核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蛤、蚌自己的有关组织发生了病变,导致细胞分裂,接着包上自己所分泌的有机物质,渐渐陷入外套膜,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无核的珍珠。
蚌蛎面对痛苦不得不努力蠕动排出异物,排不出的异物就只能在痛苦中磨砺出了珍珠,能产出珍珠主要源于它天然具备吐出产生碳酸钙珍珠质的能力。
所以求“变”的我们在选择“变”之前,首先得评估自己的能力与目标之间的差距,最好的方式是持续打造“跳一跳”就自然够得着目标的能力,耐心等待能力变强,达成一个又一个小目标,持续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直至大目标任务整体状态得到改善。这是跨出舒适区迈入挑战区的最舒适步伐。
千万别眼高手低,踩了“欲望远超能力”的坑,让自己不得不面对痛苦。
这一步的选择关键是先变能力,能力增长持续积累产生质变,目标可随之增强,用“能力与目标”增强闭环螺旋上升打造持续增长态势。
4、怎么用,用出什么效果?
一件事你怎么收集信息是“听”,往哪个方向思考是“想”,做优先级排序是“变”,行动时的选择决定了“用”的效果。
海蚌大部分都会在被挖去珍珠后存活下来,而河蚌一般都会死亡。因为海蚌一次生产一颗珍珠,人们只需小心翼翼地挖取珍珠就不会伤害到它,而河蚌珍珠产量较大,必须完全将它掰开才能取出所有的珍珠,这样会对它造成很大的伤害并导致死亡。而面对这种情况想办法不让河蚌死的养殖者,一定对众生心怀慈悲,可这样做就很可能降低了生产珍珠的效率,甚至影响到自家的生计。此时慈悲心和生计孰轻孰重,就会成为“用”面临的选择,本质是价值观的选择。
选择大于努力,此言不虚。
人要求进步、求成长、要爱自己,就意味着现状没达到自己理想的状态,现状可能是在原地踏步甚至退步、成长不够或没有成长、不够爱自己等等。
吃苦的过程就是要把对自己的不满足和不满意,“修理”成让自己满足和满意的那个人。
吃苦,本质是长时间为了一件事聚焦的能力,以及长时间聚焦做一件事的过程中,放弃了娱乐、社交、消费等正常生活,以及过程中忍受的孤独和不被理解,本质是一种自控、自制和坚持的能力,以及深度思考。
怎么用?身体力行的实践,厘清己身的痛苦与欲望、快乐与理想、意志与情感......无论你是浪漫理想主义还是科学理性主义,起而行之,必有收获。
用出什么效果?在实践的过程中用出生命的圆满与成就,正如沙粒在蚌中磨砺成了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