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成长》中描述,作者做了一个实验中,给一群四岁孩子一个选择:他们可以再拼一次一块简单的拼图,也可以尝试拼一块更难的拼图。即使是这样幼小的年纪,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们——那些相信自己的个人能力是固定的孩子——仍然做出了安全的选择。而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相信自己可以变得更聪明的孩子认为这是一个奇怪的选择,他们会疑惑地问道:“为什么会有人愿意一遍又一遍地拼同样的拼图?“
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们希望能够确保自己的成功,他们认为聪明的人应该是成功的;对于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们,成功意味着拓展自己的能力范畴。
放弃一次拼图测验是一回事,而放弃一个对未来很重要的机会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作者在另一个实验中做测试,在香港大学,英语的使用非常普遍,但有些学生在入学时英语并不流利。作者在新生入学注册时,向那些英语不太好的学生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如果学校给需要提高英语水平的学生开设一门课程,你会不会参加?”那些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会愿意参加英语提高课程,而具有固定型思维的学生们对课程表现出不怎么感兴趣。
相信成功的关键是学习,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们抓住了机会,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们不想暴露自己的不足,宁愿拿自己在大学里的前程去冒险。
每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婴儿每天都在拓展自己的技能。他们学习的并不是普通的技能,而是人生中最难的任务,比如走路和说话。婴儿们不会担心自己犯错误或者丢脸,他们向前走,摔倒,再站起来。他们就这样跌跌撞撞地前行。是什么让这种生机勃勃的学习热情走到了尽头?是固定型思维模式。一旦孩子们开始有能力评估自己,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就开始变得对挑战有畏惧,开始担心自己不够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