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为什么无效——德西效应》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们在教学中和生活中有时候会学生或自己的孩子一些奖励,希望通过这些奖励能给孩子们带来学习的动力。但是,有时候会事与愿违,我们感觉的奖励并没有多大效果。这是为什么呢?在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可以解释这种现象,那就是德西效应。今天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心理学上的这个效应——德西效应。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位老人,到一个小山村去休养。他的后花园非常漂亮。他在此休养,希望能够有一个安静,不被打扰的环境。可是因为他的花园非常漂亮,于是就有很多的小孩子不停的在此玩耍,打闹,声音非常吵闹。这让老人休息不好。为此,他感到非常的苦恼,他在想用什么样的办法能让这些孩子远离此处,不在此处玩耍,吵闹呢?他多次哄赶都没有效果。他甚至修栅栏,想让孩子,远离他的后花园。但结果发现,都没有效果。老人苦思冥想,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想既然我阻止不了孩子们,那么就让他们过来玩耍。于是在某一天,这位老人对孩子们说,孩子们,你们在此玩耍,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快乐,为此我要奖励你们。你们在此尽情的玩耍,尽情的吵呢?谁的声音大,谁玩得最高兴,我就给谁奖励十块钱。由于,老人的奖励,说要给孩子们十块钱,孩子们非常的兴奋,这一天在次大声的吵闹。孩子们高兴极了,我在一起玩耍,还能够得到奖励,多开心呀!当天,老人给了,声音最高最洪亮的人十块钱。这样过了几天,孩子们觉得在此玩真有意思,既能玩耍又能得到奖励,真的很开心。但是几天之后,老人找到孩子们说,孩子们,我年龄大了,没有那么多钱了,所以说你们在此玩耍声音最大的人,我不能再给你们十块钱,只能给你们五块钱!孩子们心里不愿意,但是总算还有五块钱可以拿,因此又在此玩耍。就这样又过了几天。老人又找到孩子们说,孩子们,你们愿意在一起玩儿就玩儿吧,我只能给你们一块钱了,孩子们有很大的意见,有一部分孩子说我辛辛苦苦在一起玩,你们才给一块钱,我不玩儿了,但是还有一部分,孩子仍然在此玩耍。又过了几天,老人对孩子们说,孩子们,我真的没有钱了,没那么多钱了,因此你们愿意在这儿玩儿就玩儿吧,可是我没有钱再给你们了。孩子们一听不干了,我辛辛苦苦在这儿玩耍,让你高兴,让你快乐,你一分钱都不给我们。我们不在这玩了,我们换个地方玩儿去。于是不需要老人的哄赶,孩子们就不在此玩耍了。
这样老师们可能就会想了,刚开始的没给钱的时候,孩子们在这儿玩的很高兴,很开心,后来的时候给钱了,玩的也很高兴。现在和刚开始时一样,不给钱了,他们怎么不在这儿玩儿了呢?
这其实就证实了心理学上的一个实验。这个实验是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设计的一个关于研究兴趣与奖励关系的著名实验。爱德华——德西随机选择了一些孩子。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做一些具有挑战性质的智力题。做这些题需要一定的时间限制。。大家想想,当他们做完的时候,是不是非常的高兴。孩子们做出来之后非常的高兴,非常的开心。实验的第一个阶段,是让他们只做题。让孩子们体会到做题给他们带来的快乐的感觉。到了实验的第二个阶段,他把孩子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就是奖励组。他给这些孩子一些奖励。比如说你真棒,你真行,有时候甚至是物质奖励。而另外一组仍然是让他们接着做做题,也就是兴趣组。兴趣组,没有任何的外在奖励。
大家想一想,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下面哪一组,他们的热情会更高呢,他们更愿意去解题呢。
不知道大家猜对了没?在接下来第三阶段,还是让孩子们,利用一些休息时间,看谁还愿意再坚持解题。结果和您设想的结果是不是一样的?他发现,有奖励的,不管是给他这种夸他聪明也好,还是给他一些物质奖励也好,这样的组,几乎没有孩子利用业余时间、休息时间来去解题,而没有任何奖励组的孩子反而是很认真、很专心的去努力的解题。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结论呢?就是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活动时,给他提供一些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内在的吸引力。也就是说它的内在的动力被削弱了。他会去追求外在的一些奖励。这个就是著名的“德西效应”。
这个效应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我相信大家也知道,就是任何一个学生,他的学习的内部的动力,一定是要强于外部的奖励,所以我们很多时候,当孩子有内在的这种动力,他渴望学习的时候,我们天偏偏要用一些外在的刺激,外在的奖励去附加在这个活动上,反而可能会削弱他的内部动机。他变得不再为自己内在的兴趣而学习,而去做事,变得为取得外在的奖励而去学习。那我们就会看到一些很可悲的现象,由于我们不断的去所谓的激励,反而导致他学习的动力下降了。
什么时候我们才会去给他提供一些外部奖励呢?就是当学生并没有内在动机,我们要去唤醒它的内在的动力的时候,我们提供一些外部环境的刺激,帮助学生,找到他的兴趣,并且从他的兴趣活动当中找到乐趣,给他成功的经验,这样帮他换起内部动机,他才可能会有持续发展的动力。
我曾经听一个老师跟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就是他发现一个学生,对于种植养护植物非常感兴趣。虽然他的学习成绩,包括他的生物的成绩都很差,他对学习知识,不是那么感兴趣,但他喜欢操作。结果老师呢,就给他提供了这样的一个环境条件,就是班里边,有5个盆。给他提供花盆、土和一些工具,还给他一些植物的种子由他来照顾。结果孩子在照顾植物的过程当中,把班里的环境也美化了,同时赢得了大家的赞赏。同学们说,哇你还会做这个呢,那么你怎么知道这个什么时候要浇水?你怎么知道他的这个种子需要什么样的,发芽的条件?你为什么知道这时候要除草,或者说这时候要去施这个氮肥或者是钾肥,那么这个孩子会发现,当他要把这个植物养护好的时候,他需要更多的生物的知识,同时他的这种生物知识会帮他,把这个植物养得更好。那么他在学习植物知识的时候,他发现其实学知识也没那么枯燥,也没那么难,那么他的学习保持了一种持续的这样的探究的动力。结果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居然在他们班,这是初一的孩子,生物成绩考到了他们班的第一名。
这个案例就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老师,是否能够给学生提供他的兴趣,内在动力,可以被激发的环境条件,同时给予他成功的经验,让他能够体验到这样的自信,保持成功的可能性。而且有了成功的可能性,他才会遇到困难,遇到挫折不担心,不害怕。有那种勇于接受挑战的这样的信念,那么它的内部动力被激发了,他才有了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这种可能性,所以我希望老师们在今后,运用这个效应,善用奖励,而不要误用奖励,反而把学生内在的动机给破坏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