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8日至29日,洛阳电影资料馆策划了哈维尔·多兰作品展,放映了多兰的四部电影,我也有幸主持一场活动,5月23日凌晨,第6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多兰的新片《只是世界尽头》获得评审团大奖,此奖仅次于金棕榈奖,记得当时主持时曾说过:“国内能够看到这部电影,估计得年底!”经过漫长的等待,期待终于得以如愿,2017年1月底终于看到了这部电影,非常庆幸的是这部电影的字幕做的极好,是我见到的最好的中文字幕,没有之一,字幕的设计、构图、字体极其符合我的美学观,这是意外之喜。
哈维尔·多兰是一名非常年轻的加拿大导演,才华横溢,父亲是一名埃及裔演员,母亲是法裔教师,继承了父母优质基因的多兰,5岁开始了表演生涯,长大之后的多兰,又增添了忧郁、张扬、不羁的气质,自2009年推出处女作《我杀了我妈妈》以来,多兰的六部长片作品接连入围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且全部都有所斩获,令人嫉妒的是,今年才28岁,前途不可限量,在我心目中,戛纳金棕榈奖早晚将落入多兰的手中,只是时间问题,只是数量问题。
哈维尔·多兰的电影镜头非常华丽绚烂,表达的主题涉及同性恋、母子关系、家庭关系等比较沉重的话题,同性恋的身份,让多兰能够轻松驾驭两性魅力,对美学也有极致的追求,也许是对现实的深度思考,电影只是多兰的一种宣泄手段,在此先简要概述一下多兰的前五部长片作品,让你对多兰的风格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009年的处女作《我杀了我妈妈》斩获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三项大奖,令多兰名声大噪,时年20岁,当年就像一阵青春风暴席卷了法国戛纳电影节,电影名字直逼伦理道德底线,无需观影,就已经嗅到了狂热的荷尔蒙气息,对同性之爱的大胆展现,使得情感与感官的刺激进一步升级。2010年的《幻想之爱》,进行了一段友情与爱情、幻想与现实的对话。在这部电影中,友情是复杂的,多兰试图探寻这种错综复杂的情感迷局中的内在关系。2012年的《双面劳伦斯》,多兰又开始尝试进入变性人的世界,褪去了浓烈的自传色彩,但仍然是浓烈的爱与恨。2013年的《汤姆的农场旅行》里,多兰又变成了有点受虐倾向的“汤姆”。影片主要聚焦男友哥哥与汤姆略带SM气息的纠缠。“施虐者”哥哥威胁汤姆不能透露弟弟同性恋的身份,并野蛮的对汤姆施暴,甚至把他囚禁在农场。而“受虐者”汤姆好像换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在哥哥满是性张力的虐待中,搜索前男友的气息。故事细节晦涩,镜头与色调压抑,令人窒息。多兰似乎特别喜欢探寻母子关系,第五部电影《妈咪》又回归母亲与儿子的关系上,虽然不再饰演儿子,张扬的风格有过之而无不及,1:1的正方形画幅比例,从一开始就紧紧地抓住了很多人的注意力,所有的焦点都聚焦在母子之间的对手戏上,当两人之间的争执逐步升级时,狭小的画幅能够让这种情感濒临爆炸边缘,张力十足。关系难以调和的母子两人之间的互相谩骂,依然如此直接、露骨,毫不掩饰,只是五年之后,较之《我杀了我妈妈》,多了一丝和解,也许多兰也成熟了。
前五部讲完,开始进入文章的正题,铺垫已经足够,接下来便是多兰的第六部电影的观后感。
《只是世界尽头》是由哈维尔·多兰导演兼编剧,娜塔莉·贝伊、文森特·卡塞尔、玛丽昂·歌迪亚等主演的剧情影片,于2016年9月21日在法国正式上映。该片改编自法国作家Jean-Luc Lagarce的同名戏剧,讲述一位作家在离乡12年后回到自己出生的村庄,告诉家人自己即将离世之后发生的各式纠纷故事。影片讲述了一个同性恋的作家路易斯在漂泊12年后重返故乡,此时的他已经患上了艾滋病,准备向家人宣告自己即将离世的消息,回到家之后,路易斯和每个家庭成员单独交流,争吵不断,却在其中感受到了家人的隔阂,心情变得更加复杂,最终也未能向家人宣告即将离世的消息。 该片以大段独白串联剧情,人物表情近距离刻画、色彩绚烂画风美艳打上浓重的多兰标签,多兰也在这部电影中将自己独有的影像风格做到了极致唯美。
电影一开始,地点在飞机上,时间是深夜,男主角内心独白:“十二年的背井离乡,即使内心惶恐不已,我还是打算重返故里,生命里有诸多理由和动机,这些动机与他人无关,让你头也不回地选择离开,同样也有诸多理由和动机,让你意识到归期已至,所以,时隔这么多年,我决定顺着来时的脚步,重返故里。踏上归途,宣布我的死期将至,面对面的告诉他们。”随即戴上眼罩,女声音乐响起,令我眼前一亮,配以美感十足的歌词,精致讲究的镜头,故事拉开序幕,男主角路易斯尚未抵达家中,家里已经吵得不可开交,进入家门,妹妹苏珊妮抱住了路易斯,亲情如水,虽然相隔十二年未见,虽然当年的小姑娘已成年,亲情难以割舍,母亲介绍了路易斯的嫂子凯瑟琳,一个温柔的女子,两人开始聊天,旁边充斥着路易斯哥哥安托万的咆哮,这名演员非常眼熟,原来是《谍影重重5》里面的大反派,在这部戏中,饰演了言语刻薄、脾气暴躁的哥哥,他因为自己的媳妇说了些家里的事情,变得狂躁不安,认为没有必要向一位陌生人讲那么多话,同样脾气火爆的妹妹苏珊妮看不惯大哥的作风,与之对骂起来。路易斯进入妹妹的房间,妹妹觉得当年哥哥离开是一件很操蛋的行为,(此处用词比较粗鲁。原文翻译,请见谅。)只能通过读哥哥的文章才能了解想象中的哥哥,对哥哥非常仰慕。家人坐在一起聊天,回忆过往,随着轻松欢快节奏感十足的舞曲响起,蓝天白云,阳光耀眼,年轻的安托万将年幼的路易斯举起,餐巾飘起,唯美地落下,欢笑、亲情也许只存在永远的记忆之中,接着路易斯分别与嫂子凯瑟琳和母亲聊天,琐碎之事饱含浓浓亲情,家人坐在院子里吃饭,聊天,讲笑话,欢快的气氛尚未蔓延开来,却在哥哥安托万与妹妹的争吵声中不欢而散,乘坐哥哥的车,路易斯坐在副驾驶,哥哥将刻薄、冷酷、无情演绎到了极致,认为路易斯如同陌生人一般,根本不是他的亲人,隔阂在此处达到高潮,路易斯静静地听着,心中如同滴血。家人再次聚齐,路易斯准备宣布自己的绝症,可惜迟迟没有机会说出口,最终心灰意冷,与家人相拥,转身深情地望了一眼“家”,推门而出,夕阳如此美好,心却如同死灰,画面定格在夕阳映照下的地毯上,一只濒临死亡的鸟在痛苦地挣扎。
看点一:色彩
如此文艺、沉闷的题材,色彩上处理的极好,多兰无疑是驾驭色彩的高手,半明半暗的光线运用,明亮色块的应用极好,尤其是回忆中的场景,家人聚餐的场景,离家时的场景,浓重饱满的色彩与内心的灰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使没有剧情,这种电影也值得一看。
看点二:镜头
整体画面干净简洁,大量的特写,也强化了画面张力,摄像机对人物脸庞近距离凝视,有些甚至仿佛要贴到演员的脸上去,手法娴熟细腻,愤怒的面部表情侵略性十足并富有感染力,镜头剪辑流畅干练。
看点三:音乐
多兰的电影总是穿插着大量的配乐和歌曲,对多兰来说,音乐是影片的灵魂。“影片中60%的音乐我在写剧本的时候已经知道了会用它们。是音乐指挥我的执导方向,音乐展示的一切和人物性格一致。”为了更好地处理音乐段落,多兰经常使用MV式的快速剪辑和舒缓的慢镜头,配乐考究,唯美画风配以应景的音乐,令人印象深刻!
时间有限,文笔仓促!谨以此文献给多兰的影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