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元春无疑是贾府的命门,她的荣衰也就决定了贾府的衰荣。要了解贾府的衰荣就得从元春着手。
元春第一次露面是在第十八回“贾元春归省庆元宵”省亲之时,曹雪芹对她进行了正面的描写。按说贵为皇妃的元春,应该尽显皇室之奢华,但是元春却在第一次省亲之时三次感到贾府太过铺张、奢华过度。第一次在进大观园时,人还没下轿,从轿上就感到太过奢华,“且说贾妃在轿内看此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大观园的豪华可见一斑,竟令贾妃都大吃一惊。第二次是在游园过程中当着众亲之面,慎重其事地告诫:“以后不可太奢,此皆过分之极。”第三次是省亲完毕,归辞众亲之时,更是拉着贾母、王夫人的手,再四叮咛:“……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贾府的衰败纵然与他的铺张浪费有很大关系,但是,对于元春来说,贾府的奢侈之风不是导致她死亡的原因,恰恰相反,正是元春的谨小慎微,加上心慈仁善,导致她在宫斗之中落于下风。从曹雪芹对元春的描写来看,元春讲究天伦之乐、讲人情、讲勤俭节约的美德,这是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倡导的人生价值观,但对于一个政治人物来说,特别是天子身边的政治人物而言,显然是极幼稚的,元春只是一株天然嫩草,就其性格来说,是心慈性善,根本不会拿腔作势;就其能力来说,文墨才情极高,但在宫斗中使奸弄诈的水平又太嫩,甚至根本不会。这从她的内心反映可以看出来,她对着贾府的亲人才得以敞开她的心扉,排泄她的压抑,她对着她的父亲贾政说:“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叙天化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对着贾母和王夫人更是抱怨:“当日既送我到那见不得人的去处……”从这些言语之中,可以看出贾妃在宫庭中极度压抑,极度反感,极度苦涩,也十分不适应那种宫斗生活,因为她的性格本来就不是那种争强好胜的性格,她不像王熙凤,最喜欢来事,“从来不信什么是阴骘司地狱报应的,凭你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王熙凤最喜欢弄权使狠,换她去当贵妃,那才是如鱼得水。贾府错就错在把元春送入宫中,而元春,生有一颗玲珑之心,却活在一个尔虞我诈的是非之地,注定是个悲剧!
元春最后的结局,不管是被弓弦勒死,还是自己上吊自杀,都是性格决定了她是个政治牺牲品!
元春庆大观园另有两个细节值得玩味。一是对于题匾,宝玉取名为“蓼汀花溆”,元春说“花溆两字便妥,何必蓼汀?”于是大监火燎火急告诉贾政去换了匾,这里为什么不用“蓼汀”,刘文典解读是蓼汀两字音正切为“林”,“花溆”两字音反切为“薛”,认为元春一上来便认薛不认林。另一个细节是把宝玉的另一匾“红香绿玉”改成“怡红快绿”,后来宝玉作诗仍用“绿玉”,被宝钗提醒,说元春不喜欢“绿玉”,所以宝钗改成“绿蜡”。为什么元春不喜欢“绿玉”?依刘文典的思路,仍然是不认可“黛玉”,绿玉者,绿黛之玉也,因此元春不喜欢。在这两个细节中,曹雪芹都是郑重其事地描述一番,绝不仅仅是随意简单地改两个字,这里面确实有文章,从一开始元春便不认可黛玉而喜欢宝钗,这是千真万确的,从后面的礼品中,独宝玉与宝钗相同,更是明证。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元春一开始就有这样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