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眼前凌乱的桌面、整叠的试卷,一堆的红叉……我感到迷茫、痛苦,为什么我那么努力,成绩还是停滞不前。
刚跟母亲吵完架的我跑出家门。刚好邻居家老奶奶坐在屋前的小板凳上,手指灵巧地穿梭在竹条间,用一双巧手编织着一个个精致的簸箕。邻居家老奶奶的手虽然粗糙却十分灵巧,竹条在她手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上下翻飞,左右穿插,不一会儿,簸箕的雏形便逐渐成形。她一边编一边告诉我:“编织簸箕讲究手感和节奏,它的要领便是心静。” 邻居家老奶奶笑着跟我讲:“簸箕是生活用品,不能马虎,每一个簸箕都都有它的利用价值。”邻居家老奶奶的手艺十里八乡都闻名,以结实耐用、做工精细著称。别人一天能做完的,她却要用三天。她编织的最大簸箕甚至可以睡觉。她一边编一边向我解释:“编织技艺来自婆婆,刚嫁到村里时,家境拮据,婆婆便靠编竹子补贴家用。她在一旁观看,渐渐也学会了这项技能。“破竹最难,编织前力道要恰到好处,不然竹条容易断,编织时,手也要稳。” 邻居老奶奶编完几个竹编器具,带上我去山上的竹林。我只顾挖刚发出来的春笋,回头却见她在挑竹子:“竹子要选老竹,韧性好,编出来的簸箕才耐用,还一定要找高大的健康的竹,这样编得更让人们满意。”
随着社会发展,金属塑料制品慢慢取代了传统竹编器具,可她并没有就此懈怠。“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不能丢。”于是她尝试创新,将传统竹制品与现代元素结合,设计小巧的工艺品。“这些工艺品,既可以装水果,又可以当工艺品,年轻人很喜欢,这两年买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回首过往,邻居老奶奶的故事让我懂得了真学习的模样。学习从来不是简单的重复与模仿,而是花时间钻研创新,发自内心热爱,全身心享受感悟,让知识与技能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