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自然没有幸福或不幸福的概念。幸福或不幸福只存在于我们的大脑,因为我们有欲望,所以给事物贴上了“完美”或“不完美”的标签。”
01
—
我之前觉得幸福就是财富自由,社会地位受到别人尊重。
或者是得到了原来没有的东西,觉得这些东西可以带来幸福。
我们可以把这种幸福定义为:一种满足个人需求的心理感受。
比如你今年挣到了第一个100万,幸福感一下子比去年提升了很多。
比如你今年工作表现优异,受到公司上下一致的推崇,幸福感爆棚。
我们人为地定义了个人需求的不同层次,而满足这些不同层次的需求都能获得幸福感。
有的人因为获得金钱感到幸福,有的人因为家庭圆满感到幸福,有的人因为赢得竞争感到幸福,也有的人因为乐于助人感到幸福...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02
—
但纳瓦尔说,当我们主观地定义了幸福时,不幸福就会出现。
就像祸福相依一样,幸福与痛苦也是并存的。
因为需求一旦得到满足,欲望也随之而来。
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反而会感觉到痛苦,这时候我们离幸福就越来越远了!
我们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年终,公司进行奖金发放。老王业绩还不错,拿了10万年终奖。
老王特别高兴:比去年奖金多了,一整天心情都很美好。
下班时,老王问了同事老李:今年年终奖怎么样啊?
老李无意间透露:拿了12万年终奖。
老王心情瞬间由晴转阴,很不开心,不由得抱怨起来:
凭什么?
凭什么我只有10万奖金,老李却能拿12万,比我都多。
太不公平了。
所以,叔本华说:人受欲望支配,欲望不满足就痛苦,满足了就无聊,人生如同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03
—
纳瓦尔告诉我们:“与其刻意追求幸福不如追求内心的平静,平静能让我们更好地观察自己。”
真正内心平和的人不沉溺于欲望 ,欲望越少,就越能接受事物的当前状态。
比如,我们会发现孩子通常都很快乐。那是因为他们真的会沉浸在周围的环境里,沉浸在当下,而不是期待环境来契合自己的喜好和欲望。
而当我们想要获得当前超出自己能力的欲望时,
比如上面说到的财富自由,
我们就会不自主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追求财富这件事上面,
花在当下时刻的注意力以及时间就会减少,
这时候,更别说那种满足个人需求的幸福感受如期出现了,我们甚至会感受到极度的焦虑与痛苦。
所以,结合纳瓦尔的观点,我的结论是:
接受内心平和,接受当下的就是幸福的。
幸福就是你此时此刻身心健康;
幸福就是你此时此刻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幸福就是你此时此刻有你在乎的人陪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