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平凡的世界》,孙少平——路遥笔下的农村孩子,使我深有感受,他就像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时代的精神,时刻发挥着时代的光芒。
文章一开始便向读者介绍了孙少平的处境,那时中国还处于农村贫困时期,孙少平连一个乙菜也吃不起,餐餐只能啃两个高粱面膜,还要劳动。生活的重担使他每当从校门外的坡底下挑一担垃圾土,往学校后面山地里送的时候,只感到两眼冒花,天旋地转,思维完全不存在了,只是吃力而机械地蠕动着两条打颤的腿,一步步在山路上爬蜒。那时少平最痛苦的是由于贫困而给自尊心所带来的伤害,他胸腔里跳动着一颗敏感而羞怯的心。这正反映了当时的少平充满了自卑,更体现了国家发展落后的弊端。
可是,在艰苦的生活中,他选择了用书排除心灵的贫穷,这也是他新生的开端,在渴望知识的路上,孙少平结实了许多朋友,尝到了爱情的甜与苦。这条知识路,也是他的人生路,通过读书,孙少平开始用一种更为广阔的视野看待自己周围的事物,对生活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一种自信开始在他身上建立和成长起来。是读书让他放弃自卑,找回自信从各种角度审视和观察每种现象,让他放弃了最初的虚荣,让他大大方方地站在吃饭的队伍中领他的两个“黑兄弟”,让他懂得一个人活得是否有意义,不仅仅是吃得好穿得好,还要具有许多人难以言说的东西——像才情,像知识,像人格魅力,像田晓霞说的那样,气质……
孙少平内心是宽容朴实的,面对跛女子对他的种种不善之举,他还是在她面临被洪水所冲走的危险下,不顾自己生命去挽救这个风雨中的可怜人,可见受到知识熏陶的少平,内心在不断强大,勇敢,依旧保留着农民的朴实。
孙少平不惧怕劳动,劳动对他而言,是机会,是希望,他是在社会的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痛苦着受尽折磨,他不仅仅将劳动看作是谋生的手段——职业的高低贵贱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价值。劳动,只有劳动才能让一个人变得强大,让人充实,要想求得解放就要深深地投入到劳动中去。至少你曾经竭尽全力的为生活而不懈的努力过,你曾经为了生活和人格的独立而奋斗过。
人生初段便经历了苦难的少平,已锻炼了强大的内心,对于挫折与苦难,挫折在孙少平的生命中从来就没有远走过,可是,他也没有在他面前显示过多大的力量,苦难却给他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年幼时家庭的贫困曾经给他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阴影,让他长大的时候也难以忘记所受的屈辱;更大的不幸,自己深爱的人却在那个浪漫的永远没有实现的约定之前被洪水夺去生命……苦难从来都是盲目的,却总是有意降临到本来已经足够不幸的人的身上。只是,在那些对生活有深刻认识的人的面前,苦难可能会造成一段时间的悲观沉沦却是永远无法把他们击垮,因此,孙少平总能在每次打击面前崛起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同样,爱情也是少平人生中的苦难,少平在爱情中尝到了人生的甜味,在与晓霞的爱情中,他多么渴望自己的爱情终成一段美好,但晓霞的突然离去,使少平的渴望化为绝望。从最初的朦胧的彼此认同到生活理想的共鸣价值观念的相互认同,再到一次又一次彼此的思念和爱慕,再到灵魂的高度契合,他们成就了一段不可复制的爱情神话。田晓霞的死,可能是路遥的一种对世俗的妥协但是那段感人的爱情,却足以让我们为之泪流满面。经历爱情创伤的少平,变得更加成熟,也带有感伤,他是一个明理的人,生命之逝去,不由人定,死亡,是新生的开始。
在黄原揽工和到煤矿挖煤工作的时间里,孙少平经历了失去爱情,失去了自己原有的面貌,但对于这些,他都勇敢地去接受,去面对,作为一个时代的缩影,孙少平展现了与同龄人的相同之处——经历爱情,经历低谷,但他还展现了时代精神所趋,敢于探索,敢于追求,敢于奋斗,这也再次证明了孙少平是中国发展的缩影,一个新时代的精神象征。
这个中国80年代保尔式的人物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农村走出来的青年人,在繁华的都市,在每个自己敏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接受很大挑战的时候,孙少平无疑将在他们心中闪耀着鼓励的光芒,在每个黑暗的夜里给他们点燃前进的火炬,照亮他们孤独的前进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