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亲爱的说话,不知怎么聊到了父母,都是农村的孩子,经历相似,都想凭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予父母最大的关爱和陪伴,更有惺惺相惜之感。
已经在隔离点工作一个多月,也是最长的时间没有回娘家了(除了儿子上初三那年)。
爸妈摸清了我的工作规律,每隔一天都会给我打个电话。以往通电话,一般都是晚上七点钟左右,现在知道我的工作性质,知道那个点我可能还没有下班,所以都在九点半以后才给我打电话。搁平常,九点半这个点,爸妈早已陪着小宝准备睡觉,现在为了等我,一个多月以来,他们坚持等到这个点才和我通话。
其实,每次通话基本就是那几句,“吃饭了吗”,“有没有上班”,“今天累不累”,“多吃点,你太瘦了,吃饱饭才有好身体”,最后总结性陈词一定是,“一定把自己照顾好,保护好自己”,且千叮咛万嘱咐。
隔离点常会有一家三口一起隔离,根据工作要求,比较小的孩子因为需要照顾,会和妈妈同住,然后爸爸住在旁边的一间。
前天解除隔离的一家人,让我印象深刻。每次送餐或者测体温敲门,等待开门时,都能听到有个小姑娘急促奔向门边的脚步声。可能因为身高的原因,够不着门栓,伴着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闻声而来的妈妈打开门,就能见到口罩后面的笑容,妈妈的深切,女儿的纯真。
女儿约摸三四岁的模样,穿双粉色的拖鞋,可爱的卡通图案,两根细长的小辫儿。每次我都夸她的鞋子真漂亮,她的眼睛就更弯了,开心的眉毛鼻子都要揪在一起。测完体温,送上餐,她不让妈妈关门,对我说“阿姨,你快喊我爸爸,我要看看爸爸”。后来熟悉了,我知道住旁边房间的就是爸爸。
每次和小伙伴上楼时,我先把餐放在门口的小凳上,小伙伴敲门测体温,我便推着车去旁边,敲门请爸爸出来等,爸爸几乎从不耽搁,只要一敲门,立马就能开门,因为他知道他心尖尖的宝贝等着要和他隔空拥抱呢。
可爱的姑娘等爸爸开门的那一会会儿,没有一会儿是立在地面上的,都是魔力转圈圈,乐的直打转。看到爸爸那一瞬间,每次她都会叫出声来,“爸爸,爸爸”,伸出头看向四五米外的爸爸,然后迅速和妈妈关门。
虽然每次这样的“会面”不会超过十秒钟,但是爸爸和女儿的笑容却深深的感染着我。女儿每次只说两个字“爸爸”,余无他话。
有次我问小姑娘,为什么想看到爸爸呀,她闪烁着两只大眼睛,脸上堆满笑意的告诉我:“因为我爱爸爸,爸爸也爱我呀”。文字看着煽情,但其时听着一点也不煽情,瞬间觉得自己开出心花一朵,怎么有这么可爱的孩子,每天单调到糙了的心,化成了绕指柔。
忽然就想到已经一个多月没见到的爸妈,我和他们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场景,父爱如山,母慈子孝。每次接到他们的电话,只要喊出那声“爸妈”,因为父母的“有人为我立黄昏,有人问我粥可温”,再多的困顿,都会消失殆尽,给了我无怨无悔爱的他们,让我无比的幸福和知足。
昨晚说到爸妈坚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我们的爱。每次回家,我们的爸妈都会倾其所有,把车里塞得满满,明知道我们在城里,生活富足。说不要,他们欲言又止;说都带着,他们欢天喜地。仿佛赠予的是我们,接受的是他们。
爸爸常说的“你再大,都是我的孩子”,是的,我还是他们的孩子,珍惜每一个是他们孩子的日子,多回家,多陪伴。最朴素的爱,才会长久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