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收拾房间发现了以前上学时用的MP3。“那真是美好的日子,那时候还没有苹果手机,只能下课了偷偷用MP3听音乐。不过想想当时用MP3得一首首歌地找还真是麻烦。”
这一个过程也展示了上一篇《设计的三层次|设计心理学(一)》中所讲过的认知与情感体系的几个层次——本能、行为、反思。首先,看到MP3我的第一反应是感到开心,我的本能层次立刻做出了愉悦的反应。进而促使我想起“那段美好的日子”,只是对过去回忆得越多,不愉快的体验也被记起,此时的负面感受与最初的本能愉悦发生了冲突,也即本能层次与反思层次发生了对抗。
本能、行为、反思这三个层次已在之前讲过,今天我将顺着上面的思路:三层次的运用、回忆的挖掘、自我感觉,来对这三个层次进行更深入的解析。
【一、三层次的运用】
这三个层次的相互作用方式很复杂,我也只是尽量简化它们。这三个层次与产品的特征关系表现如下:
本能层次的设计→外观
行为层次的设计→使用的愉悦和效用
反思层次的设计→自我形象、个人满足、记忆
我们要如何协调在某个层次上满足与其他层次相冲突的需求?要如何比较每一个层次同其他层次的重要性呢?
然而,没有哪一个产品能够仅仅基于其中一个设计层次。没有任何一种产品能够满足每一个人。
先说说本能层次的设计。它引起的反应是生物性的,世界上每一个人都相似,但也正因为个体差异,所以这不一定会直接转化为用户的偏好。比如很少会有杂志去迎合所有人,某些杂志会特意强调他们的专业性,满足一些特定群体。再比如可口可乐公司之所以成功,一方面利用了人们对甜饮料的普遍喜欢,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巧妙的广告。如下图[1-1]便触及了消费者的反思层次。
产品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是否和情景相适应。在一种情境下合适的东西,未必适合另外的情境。比如之前苹果电脑被看做是家用或者绘图用的电脑,不适合商务人士的需要,其实这只是外观上的问题,无所谓是不是苹果或者其他公司生产的,又或者运行系统是Windows或Macintosh,只是外观和心理暗示决定了人们购买哪种电脑。
再说说行为层次,现在很多游戏的行为层次设计强调功能强大的图形界面和快速反应。在游戏市场可能更多注重的是内容,而非技巧,所以要强调操作的容易性。用户不该花太多时间去学习如何操作,可以很快的投入并掌控。
【二、回忆的挖掘】
真实稳定的情感需要时间去挖掘:他们来自持续的互动。人们喜欢什么憎恶什么珍惜什么?外观和效用的作用其实微不足道,起重要作用的是互动的过程、人与物的联系,以及它们所唤起的回忆。
我们常将美和情感联系在一起。在情感范畴里,喜欢并迷恋丑陋的东西,与讨厌那些被认为是有吸引力的东西,同样合情合理。因为情感反映的是个人的体验、联想和记忆。
照片可以唤起美好回忆因而人们喜爱它,但数码照片的导出、打印、共享和展示技术还是相对复杂耗时,我们并不喜欢花时间去整理和保存相片。对设计的挑战便是保留导出、打印、共享这些优点之外,还能够在数年后轻松的找到这些照片。
【三、自我情感】
自我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具有文化的特殊性。就如东西方观念里的自我如此不同一样,西方关注个人,东方追求团体。实际上,在相同环境下,人们的行为方式非常相似。如果吧亚洲人放在个人主义的环境里,或把欧洲人放在社群共享的环境里,他们都会产生相似的行为。但无论在哪种环境下,人们对于得到他人尊重的期望都是一样的。
各个品牌生产商都深谙此道,当把公司或品牌的商标印在衣服背包物品上时,仅仅名称就能告诉别人你的品味和价值观。您选择的物品风格往往反映出个人在本能或行为层次上的品味。你对物品的选择,不管是精心或随意,都是对自我的有力宣示。无论你是否承认,你购买的产品和你的生活方式都反映和树立了你的自我形象,以及你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
正如一句话所说,“真正的问题与产品的内在价值无关,而在于重新建立起产品与顾客的情感纽带”。所以,重要的是情感、自豪和成就感。/end.
临近开学,在未来几周将不定时更新。还请见谅。若有好的分享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