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望江楼有一副流传甚广的对联:
上联:古井冷斜阳,问几树枇杷,何处是校书门巷?
下联:大江横曲槛,占一楼烟月,要平分工部草堂。
能与“诗圣”杜甫平分秋色的竟然是一名女子,而且还是一位风尘女子,她便是名列唐朝四大女诗人、蜀中四大才女之一的薛涛。
从“杨柳风前别有情”的苏小小,到“纤指破新橙”的李师师,再到“冲冠一怒为红颜”的陈圆圆,风尘之中,千百年来不乏让人称道的奇女子。
但是,纯粹以才闻名、能令须眉才子也叹服的女子大概也只有薛涛一人了。
薛涛是名门闺秀,其父薛郧任官朝堂之上,学识渊博,一直将她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就教薛涛读书、写诗。
据说,在薛涛八岁那年,薛郧看庭中有一棵梧桐树开得茂盛,有感而发,吟诵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一旁的薛涛不假思索地应声而吟:“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薛郧听了,既愕然又不安。
南来北往,送往迎来,莫不是烟花柳巷的写照,哪里是一个官家千金应说的话?
一语成谶。
几年后,薛郧得罪朝中权贵被贬四川,不久得病去世。十四岁的薛涛被迫成为一名官妓,从此沦为风月之人。
尽管坠入风尘,薛涛原有的出众才情不但没有埋没,反倒成为她脱颖而出的魅力利器。她通音律、善辩慧、工诗赋、蕙质兰心,在她周围很快便环绕着一批青年才俊,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都与她有过不浅的交情。
可交情归交情,却没有人给过薛涛真心,在这些文人才子眼中,她那些诗词歌赋、音律曲调也不过是烦闷无聊时随口哼哼,打发寂寞的歌。
有一次,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听说薛涛诗才出众,就把她召来,要她即席赋诗,薛涛即席写下一首《谒巫山庙》:
乱猿啼处访高唐,一路烟霞草木香。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尤是哭襄王。
朝朝暮暮阳台下,雨雨云云楚国亡。
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这首《谒巫山庙》诗句清丽凄婉,颇有愁今怅古的深意,别人看到的是朝云暮雨,她看到的却是贪色误国,山河易主,别有一种不输男子的胸襟和气度。
此诗一出,满堂喝彩,两人的缘分也就此结下。
此后,薛涛便成了帅府的常客,每次盛宴,都能看到她的身影。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很是微妙,有知音间的相惜,有爱侣间的温存,有兄妹间的关切,也有类似父女之情的牵挂,薛涛即不是他的妻,也不是他的妻,更像是一个秘书,一个情人。
聪慧的薛涛时常协助韦皋处理案牍,惊人的才华让韦皋甚至想要向朝廷举荐她为“校书郎”(也有说法是武元衡),可由于“校书”只有进士出身的男子才有资格担当,历来尚未有女子肩负其职,提名一事只得作罢,但薛涛从此在民间有了校书之号,人们称她为女校书。
诗人王建有《寄蜀中薛涛校书》诗:
万里桥边女校书,琵琶花里闭门居。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随着薛涛的声名远播,此时的她不免有些“恃才傲物”,再加上她与几位名门公子交往频繁,韦皋一生气将她由官妓贬为营妓,送往松州边地“慰劳”军士。
男人狠心起来,真是可怕。
薛涛被这一棒打醒了,她原本以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是靠着自己的努力而来,但最后才发现,她只不过是别人的玩物,随时可以被丢弃。
她将心底的复杂情绪写进凄婉的《十离诗》,几经辗转传到韦皋手中。韦皋读罢,念及旧情召回故人。
经此磨难,薛涛已学会收敛,二十岁时脱离乐籍,退居在浣花溪旁,开始享受一种平静的生活。
但是,世事弄人,一个人,再一次打破了她本想拥有的安定。
这个人便是元稹,对,就是那个写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元稹。
或许我们都会以为,能写出这样句子的男人一定很痴情,事实上,元稹是个不折不扣的渣男。
在正式娶亲前,他就玩弄过一位远亲家的少女崔莺莺,甚至还将这次艳遇写成小说《会真记》。而这一句被人千古传诵的情诗,是他悼念妻子韦氏的,而元稹遇到薛涛之时,韦氏正病重卧床……
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在大诗人元稹面前,才女薛涛忽然变得很低,低到了尘埃里,两人议诗论政,谈天说地,惺惺相惜、相见恨晚。
也许是压抑得太久,亦或是知音真的难觅,薛涛爱得像飞蛾扑火般惨烈,注定这段感情成为她一生的债。
浪子的心,从来不会为谁而停留,三个月后元稹再次调离四川,只留给她一首诗“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烟水茫茫,相思何及?诗写得好,表达的意思却是:我要走了,但是我会想你的。
聪慧的她明白,元禛不会回来了。她将笺纸染成桃红色,裁成精致小巧的窄笺,笺上只言片语却句句深情,这就是后人所知的“薛涛笺”。
可是,这份七窍玲珑心不是谁都懂,也不是谁都会珍惜。
爱便爱了,爱的时候全心全意的付出;
散便散了,生风雨漂这一生,她早已心如明镜。
此后,看破红尘的她褪去那娇艳的罗裙,换上一袭灰色的道袍,长伴青灯古佛,在自己修筑的吟诗楼中度过余生。
她就像盛开在大唐的一枝落寞桃花,厚厚的信笺写满真情与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