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谅我用这样一个非主流的标题开始我的第一次简书写作,时间过得真的很快,初中的时候喜欢在空间里写东西,也有一些喜欢看的人,互联网给予的互动在那一刻让写作不孤独,到了大学,微信公众号开始流行,除去博眼球和追逐10w+阅读量的部分热文,身边也有不少朋友弄自己的公众号,也会有一些让人感同身受的文章出现,但更多是建立在共同的环境基础上,自己也曾经想过弄一个公众号,写写东西自己看,名字都想好了—唐吉诃德,中世纪的骑士精神,讽刺的是最后还是没有去做,怕没有产量,怕有产量没有质量,其实一直觉得写作是一件随性的事情,有感而悟,缺乏感觉的文字不过是辞藻的堆砌。
不知不觉跑题了,其实这篇随笔就想记录下一个刚刚大学毕业,入职工作一个多月的年轻人的感悟,也是在自己听网课多位优秀的老师推荐大家用写作的方式去记录下自己的感悟,这样即锻炼了写作,又能够给自己一个总结的机会,这也是这篇随笔的动机。
不同的人对于毕业会有不同的感觉,选择进入职场的那部分人,包括我,会和继续深造的同学不一样,其实进入职场后,生活基本会由工作时间和自由时间组成。工作时间的话,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岗位会有不同的要求,像我在一家做旅游的互联网公司,得习惯996的一个工作状态和工作强度,尤其是在暑期这样一个旅游旺季;而自由时间的话,往往由休息、自我学习、锻炼身体、娱乐等组成,每一次人们在说房子多贵,生活成本多高的时候,总会忽视我们的时间也很珍贵,逝者如斯夫,时间对每一个人都很公平,每一部分时间的使用都会挤占其他部分的时间,而且人天生的惰性会反噬,工作时间一旦延长,总会用延长娱乐时间来麻木自己,往往做好的学习计划会被打乱,所以说优秀的时间管理者真的会比普通人成长快太多,因为同样的时间运用的效率真的会造成不一样的结果, 广为人们接受的“一万小时理论”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对于我这个职场菜鸟来说,能把工作和自己的生活时间处理平衡好,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了。
第二个感悟应该是对于行业,大学四年虽然是一所还算不错的学校,但是终究行业研究者的角度和真正在市场里面的行业从业者的思考还是有区别,时代变化太快了,除开行业内本来就存在的强大竞争对手,做UGC的马蜂窝, 上游掌握资源的供应商,还有像新美大这样的掌握大量用户点评数据的企业,将来的时代,数据或许应该是公开的,或者说,数据一直是公开的,只不过你的公司能力去获取数据,能多大程度上的利用数据,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这些可能会在很大程度决定谁能留在市场中,留在这游戏的牌桌上。旅游行业还是很有潜力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第三个想写下来的应该是对于家庭与父母,一直以来羡慕大城市的孩子,可以选择自己的职业追求同时留在父母身边的,这是很幸福的。现在我所在的城市比起读大学的城市离家更近了一点,气候也更贴近自己的习惯,有时间要和父母多沟通,其实父母在这个年纪需要的就是简单的生活和孩子对于他们的关心,在中国这样一个养儿防老的社会,我们和父母的系带是永远也剪不断的,多和他们交流,虽然你们很可能互相不理解了现在,但是将父母的真心实意的关心来作为自己铠甲的一部分吧,让自己真正的强大起来。
其实回过头来看,还是写了很多没用的废话,最后借用特别喜欢的郑钧的私奔里唱的那句:“把青春献给这座辉煌的都市,为了这个美梦我们付出着代价”,一起做这个城市怀揣梦想的异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