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起源于当我们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后,就会意识到异于自我的存在,自我即意识,对应的就是物质。自我就是人的生命意识,物质就是对应的存在。生命在努力存在的过程中,逐渐进化,具备理性,具备一些本能,具备很多对物质世界的知识,达到自己目的的方式方法,即技术。
生命努力存在下去,于是生命努力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适应也是改造,没有不改造而能满足人的需要,满足需要即意味着对物质世界的改造,绝无例外),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认识世界,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改造世界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人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被世界所改造(就是改变自己的认识,对世界的感觉,甚至改变需要)。
改造世界的动力是人的需要,人的需要来源于人是生命,反映到意识里,就是生命意识,就是良知。致良知就是为满足人的合理需要而去改造世界。为了精准改造世界,必须正确认识世界。如此而已!
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归根结底是一种探索,一种猜想,是科学的事情。哲学说得越多越错。也没有必要,没有必要的意思是没有这个需要。认识世界的目的不过是为了改造世界,是为了让人活得更好。哲学认识的目的也是如此。为了好奇?扯淡!对于具体的人来讲是可以这样说,但他必须满足人类的更好生存生活的需要。否则,毫无意义。
哲学教科书在谈到对世界的认识这一块,说得太多了。自曝其短,马克思再牛也牛不过科学家。哲学对世界的认识不过是尝试对科学的发现做一总结、概括。过犹不及。一是可能错,二是无必要。像矛盾的概念,在人类世界里很对,在自然世界没什么意思,基本上科学不用这个概念。矛盾基本上是人类的专属概念。起因在于,人之所望在世界,而世界未必如人之所望。人与世界的关系才是哲学的主题,世界怎么样,哲学可以猜一猜,但需要适可而止。尝试归纳概括整个科学的发展,并对世界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不太可能,没有必要(必然的需要)。
以我们的经验,科学的发展太快,涉及的范围太广,要学习掌握整个科学的发展并准确概括,基本不可能,也无必要。知道世界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就好。
辩证法根本是一种经济学,用最经济的方法达到目的的方法。所以说它是聪明法。因为其早早认识到人的精力、资源是有限的,所以要重点论,世界是整体,所以要两点论,统筹论。这都是针对人的具体情况而言的。最多也就是针对人类社会的情况而言,如,人与人之间矛盾多多。至于物质世界也有矛盾,现在看来就是笑话。其实错了也没关系,本来理论就是对物质世界的猜测,可笑的是坚持一种明显错了的理论,是相信一种永不会错的理论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