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组内听课,听了高黎老师教授的《慈母情深》一课。深深地被文本中伟大的母爱所震撼,也为高老师巧妙地讲授而喝彩。
一、重点字词理解,巧妙激发情感
授课伊始,高老师设计了课文内容填空练习题,“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 )。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声( )。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来是要钱买书,母亲用()的手将钱塞给了我,立刻又陷入了()。我鼻子一酸,()着钱跑了出去。”括号里面所填的词语即是本课要掌握的字词难点,也巧妙地概述了文章主要内容。而这里老师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攥”字,师与生的互动中,学生体会到“攥”表明一元五角钱买书的不易。抓住了这个切入点——“深”,整节课都引领着学生去寻找母亲那浓浓的深情。
二、联系生活,情感调动
教师紧接着追问:“鼻子一酸是什么感觉呢?为什么要到钱,能买梦寐以求的书了,作者却这样愧疚?这样自责呢?”激发了学生想要阅读的兴趣。学生很快找到了课文中对母亲工作环境的描述,学生感受到这是一位勤劳、辛苦而又深爱着自己孩子的慈母。“生活中你有这样的鼻子一酸的经历吗?”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学生也很快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引起情感共鸣。
三、读中悟情,升华情感
在朗读指导中,老师更是抓的巧妙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伏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先是放手让学生慢读,犹如是影视慢镜头播放,母亲乏味的工作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紧接着快读这个句子,快镜头的展示,抓住四个“立刻”指导读出快的感觉,突出了母亲工作买忙碌而又繁重。我们经常说语文课堂要让孩子多读课文,以读代讲,以读悟情,要真正把握好“读”却很难。用读贯穿了整节课的教学,并让读成为了课堂的主旋律。引领的“读”,不是单一空白的读,而是一种盘旋环绕,回复上升的读。用富有感染力诗意般的语言,引导学生从读准句子到理解词义的读,从感受母亲工作环境恶劣到母亲工作动作、神态的读。一个“读”字里,把慈母的深情表现的一览无余。让学生忘记了这是课堂,都忘情地跟着老师不断地做思维的舞蹈,享受其中。
著名小学语文教育家钱正权说:语文课要有两种趣味——情趣与理趣,有了两种趣味才是完整的语文课。有情趣,就有真情的感动;有理趣,就有深切的感悟。有感动,又有感悟,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全面提升。上完《慈母情深》这节课,我想高老师留给学生、留给听课老师的是内心的跌宕起伏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