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公元1503年、或说为1492年,哥伦布远航至牙买加某个岛屿时,由于船坏了,加上没有淡水及食物,因此被迫向岛民求助,岛民起初并不愿意帮忙,而此时,哥伦布推测出某天将发生月全食,于是他告诉岛民,若不给他们提供帮助,天神就会生气、把月亮变黑。
没多久果然出现了月全食,月色昏暗,变成红色,害怕的岛民给哥伦布提供了食物,哀求他请求上帝的原谅。于是哥伦布假装与天神协调,不一会儿月亮果真又出现了,因此,那些岛民非常感谢他,持续给哥伦布的船队提供物资,直到他们度过难关。
哥伦布航海的时代,在中国正是明朝弘治年间,如果他来到中国,也用月食来来糊弄人,很可能会碰一鼻子灰。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专门掌管观察天文、并推算历法的官方机构,最早可追溯到周代。只不过各朝代的名称不同,周朝叫太史,秦汉以後叫太史令。隋代设太史监,唐代设太史局,後又改司天台。宋、元两朝有司天监,元代又设太史院,下设三个局:推算局、测验局、漏刻局。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年)又设有回回司天监,任务是“观像衍历”。 而明代也设有司天监和回回司天监,有天文、漏刻、大统历、回回历四科。到明洪武三年改称钦天监,明朝以後甚至还有欧洲传教士加入这个机构,最著名的就是清初的汤若望了。
而中国人很早就有了“月食”的概念,在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的科学著作《梦溪笔谈》中曾用专门的篇幅来描述了宋代人是如何来推断“日月蚀”的时间,比哥伦布时代早了五百多年!
《梦溪笔谈》中有一篇《捕鼠木钟馗》,里面记载了在宋仁宗庆历年间,有一个姓李的术士,曾经制作出可以用来捕鼠的木制钟馗,借以引起朝廷的重视,最后他成功进入了司天监任职,通过调整原有历法推算时限、准确推算出了月食的时间。但调整时限后对之后发生的一次日食又没有推算准确,于是引起了司天监的科学大讨论,但不论用之前的《崇天历》还是之后的《明天历》,算准了月食就算不准日食、算准了日食又算不准月食,争论很久都没有一个完美的算法。直到熙宁五年,一个叫卫朴的人编制了《奉天历》后,才知道过去推算日月食时只用了太阳运行的平均速度,所以当太阳运行速度较快时就超过了,当太阳运行速度较慢时又会达不到,直到这次才弄清了之前推算日月食产生偏差的原因。
当欧洲人还不知道什么是日月食的时候,我们的老祖宗已经在为推算日月食的准确时间而开展了科学审慎的学术研讨,而且那时候已经有了“日月蚀”的称谓:“李与判监楚衍推步日月蚀,遂加蚀限二刻;李补司天学生。至熙宁元年七月,日辰蚀东方,不效。却是蚀限太强,历官皆坐谪。令监官周琮重修,复减去庆历所加二刻。苟欲求熙宁日蚀,而庆历之蚀复失之,议久纷纷,卒无巧算,遂废《明天》,复行《崇天》。至熙宁五年,卫朴造《奉元历》,始知旧蚀法止用日平度,故在疾者过之,在迟者不及。《崇》《明》二历加减,皆不曾求其所因,至是方究其失。”
在中华五千年的古老文明中,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作为炎黄后代子孙,我们既不能妄自尊大,躺在老祖宗的功劳簿上睡大觉,也不能妄自菲薄,把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统统否定。在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今天,我们这一代、还有我们的子孙后代还将创造出更多奇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