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叫做,要立常志,而非常立志。想我近来,经常分析己过,立下下阶段目标计划,而真正践行,却从来都是大打折扣。久而久之,难免有些气馁,是不是我真的自甘堕落,无药可救了。
恰好这几天看了一个励志视频,有个人去找一位成功学大师请教成功之法,那位大师让他去海里,不断往前走,直到没过鼻子,那位大师告诉他,如果有一天,他对成功的渴望有如对呼吸的渴望一样,那种时候他不会在乎面子丢了,不会在乎手机还有信息没回、游戏没打,不会在乎一切一切的干扰,只想着呼吸新鲜的空气,如果达到那样的状态,他就成功了。
看完之后,我再次反思,不是我没有真正践行,而是我压根没有真的想去那样做。
我只是有点想而已。
这种想法,甚至还不如睡懒觉、玩手机、吃吃喝喝。
人这种生物,从难而易易,从易入难难,往往陷入舒服的圈子后,便再也不想出来了。可是,问题就在于,我们能对自己进行深入剖析,知道这样是不对的,可是我们还是往往做不到,就是行动不起来。
我觉得,这应该就是所需代价的问题。比如开车不能喝酒、得了一些病不能喝酒,我们会记得格外清楚,坚决不喝,因为我们会考虑带来的后果。而如果违心的后果,觉得也可以接受,不坚决执行带来的代价,根本不足够引起我们的重视,那么我们将不会有任何改变。如果有人告诉你,不这样做,明天就会走向死亡,就会失去工作,身体就垮,就怎样怎样,我想,大部分人还是会有所行动,而且是坚决的行动。
我以往干工作的时候,往往喜欢墨迹,直到快要交差的时候,效率才变得高起来,直到时限将至才能把任务完成好;在平时的时候,我的内务卫生也是乱糟糟,但是当领导来检查的时候,也能整的干净利索。我往往以此自喜,觉得这样也不会出什么问题。还有好多好多的事情,对生活持着一种差不多就行、妥协的态度。纵使思想上不想这样,可是我们的行动已然出卖了我们的思想。
所以,没有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是没法彻底转变的。转变,需要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多久?能否妥协?
一点也不可以。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所寓言故事,讲一个人喜欢盗窃,被抓了之后,自己也下决心改,但他说今天少偷一点,明天再少一点,结果被别人讥笑,改则全部,要么不改。
做事情,是做给自己,追求门面上的安慰和别人的赞美,无非自欺而无法欺人。
改变,这个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因为要打破一直以来的舒适圈,投入到新的更好的习惯中去。但是也往往适应了之后,才会发现新的状态比以往的颓废堕落要感觉更好。
所以,我的梦想啊,也请重启吧。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不论过去怎样怎样,已然过去,就让它翻过去,且随它去,只要下定决心,什么时候努力都不晚。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