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昏,下班。
我走在了人来人往的回家路上。抽出了一整天都没时间耍的手机,一打开,满满都是微信消息。
看了一眼,全都是些未读的群消息。
消息量不少,有的群显示消息数十多条,有的显示数十条,有的甚至超出显示消息数的上限,而在红色圈圈内显示出省略号。
我习惯性地长按每一个有未读消息的群,逐一地把它们标为已读,便放下手机,塞回口袋里。
这几乎是我每天都要进行的固定性操作。
从前的我,不会这样。即使在群里不冒泡不发言,但也会点开群消息来,看看群里都在聊些什么。
但久而久之,我厌倦了,对这些群聊无感了。乍看之下,通讯录里保存着的群聊竟多达三十多个。
可是,除了一个密友群和一个工作群之外,我找不到一个是可以让我一直保持动力点开来看完每条消息的群。
这个群每天都在聊哪个男明星出轨,并且还不停地作跟踪“报道”;那个群不聊男明星出轨,却都在聊女明星整容。
昨天群里聊公司里哪个部门的谁谁跟另外一个部门的谁谁很暧昧,而今天则聊某个高层人员跟某个女秘书有染。
这些话题,尽管是些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贴近生活,很接地气,但也很俗气。
面对这些俗气,我无法调动出生气,只想怅然叹气。
2
不知什么时候,我被拉进了一个名为“深度挖掘女同事之美”的一个群,群里尽是公司里的男同胞。
每逢茶余饭后,群里都会热烈讨论,评头论足着各位女同事。
言辞中,不乏不雅用语,以及从中透露出的龌蹉想法。更有甚者,竟在群里详细描绘出与被评论的女同事意淫出的那污秽低俗的画面,某些字眼也不堪入目。
如果这个群有新消息,我觉得已经没必要把它从未读标为已读了,直接点击“删除该聊天”才是正解。
我知道,把未读标为已读,或者删除该聊天,都不是最根本的方法。如果想彻底脱离这些无谓的群消息的骚扰,那只有一种操作——退群。
但退群需要勇气,而我没有这个勇气。
如果按照内心的意愿来退群的话,那我的通讯录里最后只会剩下可怜巴巴的两个群聊。
从前的三十多个群聊,瞬间锐减到两个,从前的热闹沸腾也随之变得冷冷清清。
这就像是跟外界断联了,把自己严严紧紧地裹起来,过着封闭的日子。这个场面,我也不愿看到。
再者,考虑到大多数的群,都是别人拉我进去的。这让我有一种被需要、被分享的荣耀感。
在这种情况下退群,就是亲手把别人邀请你进群的那股热情狠心扑灭。这是多么不识好歹的做法。
很想退群却没有足够的勇气,这让我很尴尬。
3
周末。
一次跟朋友出来吃饭,我跟朋友说出了这种情况。朋友说,他曾经也像我这么困惑过,但是他处理得比我果断多了。对于那些无谓的群聊,他通通退掉。
他还说,当你退掉这些群之后,你就会慢慢有所收获,这种收获会让你觉得这些群退得很有价值。
朋友打比方说,这就像是你原先在一个茂密的树林里走路,在林荫下你会觉得很凉爽,但是你的视野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为繁枝茂叶遮住了你的视线。
而当你从树林走出到草原上时,直接置于日晒之下的你或许会埋怨很热,但你的视野却得到了无限制的拓宽——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景象尽收眼底。
朋友的一番话,烫热了我的心。我觉得该是时候跟这些“包袱”来个了断了。
翌日,我退出了所有的无谓八卦群聊。通讯录里的群聊消息也落得个清净。
果然,在退群后,出现了“退群不适综合征”。
退群第一天。我感到巨大的空虚、恐慌、无所适从,像是一只被遗忘在山涧的小猫,四处乱窜,忙找主人家。
退群第二、三天。空虚恐慌感虽然有所减弱,但却依然占据我的内心,我的思想。我像一个在断崖边竭力上爬的人,想要耗尽平生力气爬到崖上。
退群一周。空虚恐慌感明显减弱,我逐渐感觉到自己从一个空气极其浑浊的地方,进入到另一个空气清新提神的全新地方。
退群一个月。空虚恐慌感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自由、安然、轻松、惬意。
我仿佛从一个纷繁的世界转移到陶渊明笔下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
这是我从来都没有收获过的一种内心体验,如此的美好。
在从前的那段被那些无谓八卦群消息轰炸的日子里,是不可能收获到这种难得体验的。
4
如今,下班后,我无需再进行那些曾经的习惯性固定操作了。更多的时间用在了与亲朋密友的私聊上,私聊质量也因而大大提高了。
这得益于我远离了那个纷扰喧嚣的境地,跃过了那股污秽恶浊的洪流,给自己的脑袋植下了一颗清新的种子,在思想的泥土里长出了一颗逍遥自得的小苗来。
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寻求交往和亲密,是人的社会属性之本质,我们天生就害怕被孤立,被逐出人群。
但主动的离群,并非离群索居,更不是野兽,而是为了更好的开始和遇见,遇见他人,遇见新的自己。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需要一颗平静的心。激浊扬清,常拭心镜蒙尘。
人生匆匆,岁月如梭,请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属于自己的大餐。
厚积薄发,宁静致远。必要时,请退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