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上班到了吃午饭的时候,总是和同事去公司的负一楼餐饮店集群去吃,因为离得近。
时间一长,几乎所有的饭店都被吃了一遍,以致每天吃午饭前必问邻人:今天中午吃什么?
随着客流量的逐渐稳定,客人的熟悉期过去,一些备受欢迎的饭店浮出水面。
大致的客流量阶梯是:
第一:自助中餐、沙县小吃
第二、面馆、石板饭类
第三、河南小吃、羊肉粉
接下来叙述的主题是: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仅以用户(用餐者)、产品(菜类)的视角分析下形成这种客流量阶梯结果的原因。
一、为什么自助中餐和沙县小吃的客人是最多的?
大范围地抓取用户群体,可以看出两者的一般不同。
自助中餐客户多是中产白领,相比于沙县,自助的菜类品质和用餐环境更符合这些人的品味或匹配自身的经济实力;而沙县相反,用户多是中产及以下,刚入职不久收入偏低的年轻人多是他们的座上宾。
即大概可以看出这栋商业楼的隐性本质:中产白领占多数。
二、为什么沙县比面馆、石板饭的客流量多呢?
首先分析下用户群体,两者的用户都偏是中产及以下,或者说上述提及的自助已是中产的代表方,其他也可说大多数用户都是中产及以下。
那么在同等用户群体的前提条件下,造成他们客流量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想是产品的种类。
沙县的定位是“小吃的集合体”,“体量小,分类多”是他们的核心定位。
对于富裕的写字楼群体,用户大多数来自天南海北,每天不同的吃食需求应了沙县的吆喝,琳琅满目的菜类集合,更是让客户目不接暇。
而面馆、石板饭相比于沙县,种类偏单一,即使面有很多种,石板饭有很多类,但最大程度也只是代表了南北方两个地域的吃食习惯,比之沙县的大一统,种类下降了一个层次。
有一点不为人所明说的是,常去面馆、石板饭吃饭会让人有一种天天吃某一种饭类的焦虑。
同事问你:你昨天吃面了,今天还吃面,你怎么天天吃面?
三、为什么羊肉粉、河南小吃的客流量最少?
上述两点都是从阶梯顶层往下推导,这次以底层向上解释。
对齐第三点问题,我想此问题的答案是产品的特点。
羊肉粉“块头大”,河南小吃“身子弱”。羊肉粉的定位是味绝权威,河南小吃则偏地方性特色。
如果单说菜类味道,羊肉粉可以说是三层阶梯里面最顶级的,但它输在市场地位或用户分析上。
假定一个场景:有一天中午你进了这家店,点了一份羊肉粉吃,价格20以上,吃的满头大汗、津津有味、饭量十足,更是没有吃完,所以心想要是卖小碗该多好。
你吃完后上楼休息,羊肉味随着汗味迸发出来,传遍了办公室,同事纷纷捂鼻,质问旁边的人,你吃啥了?味这么重?
因此它并不符合写字楼这个市场区域,而写字楼区域的用户大众心理变化是什么呢?
每天上班前在路边快速随意买个早餐,中午在公司楼下简单吃个便饭,安慰下肚子在下午的工作量辛苦,更好、更美味的饭,应该是家人在晚上等待自己回去吃的那顿饭。
所以,羊肉粉饭量大,味道决的产品特点是不符合这个用户场景的,它更符合大排档此类的夜晚节目,陪着朋友一块吃喝,香味随着酒碰杯的声音在空气中弥漫。
而苦苦在夜晚等待写字楼中的职工吃一碗羊肉粉的老板,已经连续望门空叹数日了。
最后一个河南小吃,它的产品特点是小。比之沙县品类极少,比之羊肉粉,味道普民世俗不权威。
河南小吃,满足了一些河南人的味蕾,也仅仅是泛河南人了。
在中午以及夜晚的来访人流中,一位客人看了下菜单心想:点一个肉夹馍配一个胡辣汤能吃饱吗?要不来两个肉夹馍或者加两个鸡蛋吧,不对,早上吃了鸡蛋的,但这些主食吃完能有饱腹感吗?算了,还是去旁边沙县吧!
上述便是这三层阶梯下以用户、产品为视角分析了下此写字楼下的餐饮情况,总结下。
因为这个写字楼区域中产白领占多数,所以在产品种类繁多的同等条件下,自助中餐赢了沙县小吃。
因为沙县比之面馆和石板饭有较多的产品种类,所以沙县人流量更多。
因为羊肉粉体量大和河南小吃体量小的产品特点,所以它们居最底层。但是当市场供不应求时,所有问题就另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