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终于看完了穿Prada的女魔头,大二的时候马原课的老师曾经推荐过的一个讲述女性的电影,后来好像也听许多不同的人提起过,只是一次又一次的被各种各样的肥皂剧搁置了。从回学校决定复习考研开始,我就一直在克制自己不去看剧,也许还是会耗费很多时间刷刷朋友圈看看微博,但一部我看得上瘾的剧对我来说的影响,不仅仅是耗费了看视频的那几个小时,更多的还有他所带来的很多情绪上的不稳定,以及我习惯性的一次又一次的去反复反复的看让我动容的剧情。
我清楚明白自己是一个会沉浸在故事里无法自拔的人,或许这也是我总是能特别矫情的原因之一吧。曾经不止一个人说觉得我发的东西有些负能量,然而也总是有人喜欢喝我的鸡汤。但其实我觉得,真正的负能量者不是表现在这些方面的,相反我只是喜欢这些东西而已。虽然说生活不只有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但是文字所能带给我的快来,远比生命中的很多过客来的充实,因为只要我选择了他,他就是我的。而人不会是这样的。
人是一种很奇怪的生物,欲望总是比努力更大,需求总是比供给大。这才是所有不快乐的根源。而所有不快乐抱怨刻薄发脾气的根源,其实也都是因为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更多的回报甚至等同。所以这两年半没有努力学习的我也不会再找借口抱怨什么了,所以不管是爱情还是友情,一段感情走到了一方咄咄逼人一方低声下气的地步,不管曾经因为什么而友好,回不去了就是回不去了。别再强求了。或许世界上总是有那么多的遗憾,是因为在遗憾中想象的总是很美好,而现实的发展往往不如人意,所以宁愿去保留着那份遗憾的美好,也好过悲哀和无奈。
最近又读了一遍桐华的《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每一次读都是不同的感受。也许我曾很惋惜琦琦和张骏的爱情,但是现在再读,我只是庆幸多年后他们终究明白了当年彼此稚嫩又纯真的感情,琦琦实现了她曾经用力吹灭蜡烛前许的愿望:我希望张骏可以永远爱我。包括那句:这几天我越回忆越肯定张骏曾全心全意地爱过我,能被他那样爱过,我很幸运。张骏也终于发现了幸运星里面的字条,明白了琦琦的骄傲的自卑的敏感的倔强。以前读到这种故事的时候我总是期盼着作者可以写一个结局或者是番外能让有情人终成眷属。现在我开始没有那份期盼了。多年后很多解不开的结都打开了,桐华却绝口不提他们之后的发展,或许也是和我一样期冀着一个美好的结局又恐现实真的会伤害他们吧。《半暖时光》也是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只要一个理由就够了那就是爱,而分开的理由可以有无数个哪怕爱还在。我最最喜欢的两个作家就是桐华和八月长安,他们的故事很像,结局却大相径庭。不管经历了多少坎坷,八月长安总会给故事的男女主角放一个最最圆满的结局,我记得她说过,大致上是,现实已经不够圆满了,她不希望她的故事也是如此。《暗恋橘生淮南》的番外里有一段话说的是,我从未想用他们的好结局来达成自己的梦想,也没想过用他们的好结局来达成你们的梦想。你们的梦想该是一个对的人,一段健康稳固、亲密美好的关系,以及共同变得更好的努力方向,而远远不该是暗恋开花结果,虽然这也很美好。这两个作家我都爱,爱他们的故事,爱他们的文风。
可是还有一个让我一直坚持不放弃的反复读他们的文章的更重要的理由是,我在里面看到的不只是努力的爱情不一定会有结果,还有努力的人生就一定有收获。我曾经开玩笑的讲过说,桐华的故事主角,只要努努力就可以考上清华的经管,而八月长安的主角,则是北大的光华。那些都曾是我不敢言说的梦想,同我想当作家的梦一样。因为没有足够的努力。现在想想长大了的我们,好像多了很多的世故圆滑,却少了曾经那份最单纯的坚持。我没有像琦琦一样为了考全年级第一而每天坚持早起背单词背课文,但是每天都能不厌其烦的上着我喜欢的数学课做着喜欢的数学卷也算是一份小小的坚持吧,尽管上课是被迫的,可是我也曾享受过。现在,期末盯着数学教材复习的时候,偶尔上课听懂了偏微分老师讲的像是鬼画符一样的公式的时候,那些蠢蠢欲动的想要好好学习的心还是会蹦哒出来。所以我渴望从他们的故事里,找到迷失的自己。
关于我周末看的那个电影,穿Prada的女魔头。可能和我还没有入过职场有关,或者因为什么别的,我没有那么深的感触,也早就忘记了马原老师为什么会提到这个电影。但我能领会到的是她还是一个励志的故事,在一个很多女孩子都梦寐以求但可能并不是自己追求的职位上,做好它,再放弃它,是因为选择,没做好而放弃则是因为能力。看到一个人的影评说:根本没有正确的选择,我们职能让自己的选择变成正确的。
时光再远都望不穿,所以就一步一步的慢慢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