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学习
第一章 ,写作认知:重新理解写作 。
第一节、第二节,精彩如下:
@1 如何迈出写作的第一步
*别废话,直接开始写。
1、暂时接受你写得差这个事实
*尽早开始练习,才能尽早改变。
2、别人没时间笑话你
*大家都很忙,没有时间笑话你
3、从写一段话开始你的写作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写作的第一步,从写好一段话开始。
*每天练习,继续练习。
4、千万不要等你准备好了才写
*其实你就是打着准备写作的旗号,实则是在拖延。
*对于写作,不要有完美主义倾向,好文笔是练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任何时候,你写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在为写好下一篇文章做准备。
*写作的精进过程,就是你不断发现过去写得很差的过程。要接受过程中的不如意。
*先干起来,你就成功了一半。
5、坚信一件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正确的方法+持续训练=越写越好
*坚信美好的事情一定会发生。
*你要不断地比曾经的自己更厉害,你最大的对手是你自己。
小结:迈出写作的第一步,重点不在技术层面,而是在心态层面。
@2 支撑写作能力的三个核心要素
*新手与高手的差距:思考水平
*面对同一件事情,别人能看到一点,你能看到五点;别人能看到五点,你能看到五点之间的联系;别人能看到五点之间的联系,你还能看到这五点和另外一件事的三点的内在关系……这样,你写出来的东西一定更好。
*拉开大家思考水平有一个核心指标:输入
*没有持续大量优质的输入,你的思考和输出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写什么都有心无力。
*写作是对输入进行思考后的输出。
1、提升你的输入效果
*不管工作多忙,每天强迫自己大量输入。
(1)提高输入强度。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高手的战略是关注持续性和稳定性。坚持每天读书一个小时。
(2)提高输入标准。不要浪费时间读垃圾文章、看垃圾电影。
(3)提高输入效果。读完就忘,就是无效阅读。读完不是目的,吸收才是目的。
2、训练你的思考能力
*思考能力决定你的认知水平,认知水平决定你的判断力,判断力决定你的选择力,千千万万个选择决定了你的一生,决定了你一生的命运。
*思考高质量的人,注定会拥有更好的人生。
(1)习惯性追问事物的本质。面对万事万物都要有一颗好奇心。
(2)习惯性建立知识的链接。有个词叫融汇贯通,就是把散落的知识点织成一张网。
(3)习惯性运用所学的知识。一切不被你应用的知识,都不真正属于你。应用知识的过程,就是提高思考力的过程。
3、强化你的输出能力
(1)高频写,持续写。写作是一门手艺,手艺最重要的是手感。
(2)既要学着写故事,还要学着写观点。想要提高写作能力,就要磨炼写故事的能力。
(3)建立自己的写作流程。建立流程——提高效率——保证质量。
(4)建立自己的反馈系统。无反馈,无提升。
02 思考
学习的过程,就是发散的过程。
1、其实你就是打着准备写作的旗号,实则是在拖延。
【忘川曰】做事情往往也会这样,打着准备的旗号在拖延,或者说是,以准备之名,行拖延之实。所以,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千万不能有完美主义倾向。当这种倾向想要冒尖的时候,坚定的告诉自己,完美主义那个混蛋又要来拖累老子了。在萌芽状态,灭了它。
2、任何时候,你写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在为写好下一篇文章做准备。
【忘川曰】功不唐捐。任何时候,你做的每一件事情、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是为做下一件事情做准备,都是为成为更好的你做铺垫。所谓精进,就是发现过去差、接受现在不容易、争取下步更好的过程。做人也好,做事也罢,莫不如是。
3、面对同一件事情,别人能看到一点,你能看到五点;别人能看到五点,你能看到五点之间的联系;别人能看到五点之间的联系,你还能看到这五点和另外一件事的三点的内在关系……这样,你写出来的东西一定更好。
【忘川思】学会用这种奇妙的句型。最早见这种句型,是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而是想你痛彻心脾,却只能深埋心底。
……
可能这段魔幻的诗篇,被证实不是泰戈尔先生写的。但是,初中时候第一次读到它,确实有点被震撼的感觉。句句递进,像是给平静的湖面扔了一块石头荡起的涟漪,一圈一圈的往外扩,越来越大。后来,也陆陆续续遇到类似的句子,有时候,效果极佳。比如,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思考能力决定你的认知水平,认知水平决定你的判断力,判断力决定你的选择力,千千万万个选择决定了你的一生,决定了你一生的命运。
4、写作是一门手艺,手艺最重要的是手感。
【忘川思】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第一想到的就是《卖油翁》中的“无他,但手熟尔”。原文引用如下: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老先生的《卖油翁》是一则寓言故事。最早,《庄子》里讲过庖丁解牛的故事。两个故事很类似,短小精悍,寓意深刻,解释了什么叫孰能生巧。
记得小时候,跟着妈妈逛菜市场,遇到的那么多人里面,最服气的就是那个卖豆腐的。你说要一块钱的豆腐,好的,他手起刀落,切下一段,往秤上一放,就是一块钱的。你说要三块钱的,他一样的操作。总之就是一刀,从未有过第二刀。
也许,童年时期遇到的那个卖豆腐的,就是我记忆中最早的熟能生巧。
其实,庖丁、卖油翁、豆腐师傅,他们掌握的都是最朴素的手艺。写文章也一样,手感是慢慢练出来的,是长年累月付出、迭代相互叠加的结果。加油输出啊。
多一句嘴,个人觉得,写文章不要太过华丽,尤其是初期不要去故意追求华丽,弄得跟《大明宫词》的剧本似的,每一句、每一个标点都盛满了盛世大唐的悲欢离合。还是要回归朴素,至少,真实一些、干净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