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3 归类
换框的过程通常是通过“重新归类”的方式,来改变经验或判断的含义。“归类”这个词是指将一些体验重构或分解为更大或者较小的片段。分别有:向上归类,向下归类,横向归类。
向上归类指转向更大、更概括、更抽象的信息水平;向下归类是转向更精确更具体的信息水平;横向归类则是找出同等信息水平的例子。
如果一个人想“现实”的考虑问题,那么以较小的归类来思考会很有价值。然而若在脑力激荡中注意小的语言归类,他就会“见木不见林”。因此,“归类”与人们如何运用注意力有关。
向下分类要将一个陈述或判断分解为较小的片断,对原陈述或判断所表达的概念含义,创立出不同的或更丰富的观点。例如,有人被诊断为“学习障碍”(很明显的“问题框架”标签),可以把“学习”这个字向下分类为代表学习过程的不同部分,例如:信息的“输入”,“表象”“存储”“提取”。这时就可以问:“学习障碍是指人的“输入”障碍吗?那就是说,有人无法输入信息?”类似的,学习障碍是说有人有“表象障碍”“储存障碍”或者“提取障碍”。这个问题及考虑可以刺激我们重新思考所假定的标签的意义,有助于让情境回到“反馈框架”,把注意力放到人与过程上而非分类上。
向上归类是把一个陈述或判断的要素概括为更大的分类,创造出对其所表达含义的崭新的更为丰富的理解。例如,如果一个人被视为“学习障碍”,那意味着某种程度上的“适应障碍”吗?那这个人为什么没有“条件反射障碍”“本能反应障碍”“进化障碍”呢?这类标签有的看起来很滑稽,但他们不过是“学习障碍”这类标签可能的逻辑外延。
横向归类的特点是寻找隐喻或比喻。是指找到与总结或判断所界定的相类似的关系,这会给我们新的视角去看待该总结或判断的含义。例如,我们可能说,“学习障碍”就像“功能失调的电脑程序”。这会让我们很自然的问到一些问题,比如“哪里功能失调了”“原因是什么”“我们如何修复它”“问题来自哪一行编码”“还是问题出在整个程序”“还是计算机媒体”“也许问题的源头是程序员”。像这样的比喻会让我们丰富对某种总结或判断的视角,以便发现和评估我们的假设,也帮我们从问题框架转向结果框架或反馈框架。
Part 4 价值观与准则
NLP的基本原理之一是沟通的意义不在于沟通者的意图,而在于所引发的对方回应。根本上,意义是我们的价值观和信念的产物,他与“为什么”这个问题有关。我们觉得最“有意义”的信息、事件和体验是那些跟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最有联结的信念与因果相关。感知到的事件与价值观之间的联结会决定我们赋予事件的意义。改变信念与价值观会立即改变我们的人生体验的意义。
由于跟交换价值、意义和渴望有关,价值观成了人们生活的原发动机源。当事态情境与人们的价值观相符或匹配时,人们会感到满足、融洽、和谐。如果与价值观不符,人们会感到不满,不是或被侵害。
考虑一会儿你会如何回应下述问题,来探索你自己的价值观:“一般来说,什么能够激励你”“对你来说什么最重要”“什么会让你有所行动,或让你在早上起床”:
成功
赞赏
认可
责任
愉悦
爱与接纳
成就
创造力
类似这样的价值观会极大的影响和指导我们达成的结果和所做的选择。事实上,我们为自己设立的目标就是价值观的切实表达。
人们经常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可能一个人、一个团体寻求“稳定”和“安全”,而另一个人或团体则渴望“成长”与“自我发展”。了解到人们有不同的价值观和准则,是转换冲突和管理多样性的本质所在。组织之间的文化碰撞与合并,以及人一生中的变迁,经常带来的议题是关于价值观和准则的差异。
例如,一家公司高度重视“质量”这一准则,然而公司里的某个人或团队看重的是“创新”。这两个价值观乍看很不一致,然而“质量”可以换框为“持续改善”,“创新”可以换框为“产生更好的选择”。一次简单的换框便能让人们看到似乎完全不同的准则之间的联结。
有效说服意味着特别的能力:识别他人的核心价值观,并通过配合他人的关键等同性,来符合他人的核心价值观。建立准则和关键等同性,也是团队建设、创造和管理组织文化以及战略规划的重要部分。
也可以对价值观和准则作向上归类处理,以便识别其深层结构——即准则的层次。个人或团体的准则层次,本质上就是他们用来决定在特定情景中如何行动的优先次序。价值观与准则的层次与人们赋予不同行动和体验的重要程度或意义有关。
“准则层次”的一个例子是,有人认为“健康”比“财务成功”更有价值。这个人更有可能围绕体育活动而不是工作机会来安排他/她的生活。反之,认为“财务成功”优于“健康”的人,会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他/她可能会牺牲健康和身体的安逸以求多赚钱。
我的感悟:
这个信条和准则与笑来老师说的构建“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何其相似。
价值观的建立就在于建立一个优先次序的行动准则。价值观的优先次序,才是你最重要的目的,有的时候你不是以自己为目的,而是以在脑海中的价值观为目的。比如说,你认为注意力是最重要的,那你可能就是以珍惜自己的注意力为目的,而有的时候你认为,围观可能是相对来说有一点重要的,可能就会在这方面消耗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