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为这篇文章想题目时,我想了好多,但是,都没有上面所提的那句话更有穿透力。这句话贯穿文章主人公阿米尔的一生,同时这句话也贯穿了整篇小说。
其实,好多人多说,看这篇小说开始是十分生气的,差点没把书给摔倒地上。“阿米尔怎么能那么懦弱!”这是很多人生气的一点,也是让我差点骂人的一点。哈桑明明深爱着他的少爷阿米尔,为他追风筝,为他抗下错误,甚至为了阿米尔而收到村子里男孩的强暴。在哈桑被强暴的时候,阿米尔明明就躲在墙后看到了,可是他害怕他们也会那样对他,所以他选择了逃跑。
幸好,这本小说结尾又是暖心的,阿米尔逐渐也变了,为了哈桑的孩子不惜深入塔利班,还差一点被打死。我们看到的是,那个年少懦弱无能的孩子逐渐变成了一个成熟能立业的父亲。并且阿米尔也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懦弱,当得知哈桑死了并且还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时,他才幡然醒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父亲总是什么事情都带着哈桑,为什么父亲对哈桑的爱有时候会超过自己。就是因为他们是兄弟。就像文章所说,父亲对他们的爱都是相同的,只是方法不同。而当阿米尔明白这一切的时候,哈桑已死,只剩下一个被塔利班政府迫害的孩子。
说来也巧,整个故事就像一个圈,用一个俗语来说,就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在小的时候,阿米尔对哈桑做的不屑与嘲笑,哈桑对阿米尔的忠诚与关心,都逆转到了成年的阿米尔身上,他内心深含对哈桑的愧疚,心想通过他的儿子来弥补。可是偏偏他的儿子又被这动荡的社会伤害得太深。无论阿米尔怎样“殷勤”,哈桑的儿子眼里只是一片空洞。直到追风筝那天,他的嘴角才有一丝丝的笑容。而曾经哈桑对阿米尔说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也在阿米尔的脑海里回转着。
除了故事之外,胡塞尼的这本小说中多多少少地渗透了战争的因素,里面有冷战时期,俄国入侵以及塔利班政府和美国政府的干涉等。都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在阿米尔童年的时候,他们街道热闹非凡,还有追风筝的节日。可在当阿米尔回来找哈桑儿子时,一切都是断壁残垣,到处都是要饭的老人和小孩。这无意中带了很多因战争而带来的伤感,我想,这也就是胡塞尼多多少少想表达的吧。并且,胡塞尼算是地地道道地阿富汗人,他也曾说过,想把阿富汗的事情呈现给大家的面前。这部小说实在阿富汗和美国关系紧张时发表的,而且当时的胡塞尼身在美国。
所以说,这本小说我是十分推荐的。它用阿米尔为第一人称叙述的一个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男人从懦弱到成熟的经历,也是情感不断延续的传承,更承载着由于战争所带来的不可逆转的伤痛。
直到现在,我的耳畔好像还有一句话。
“为你,千千万万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