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梳理主人公福贵的人生。建议用小标题的形式为其中的主要阶段命名。
(2)这部小说在结构上有什么样的特点?带来怎样的效果?
2022/8/30
阅读这本书已经是一个月前的事了,对福贵一家记忆比较模糊。对于作者本人来说,这已经是十年前发生的事了,他的第一视角讲述了这段对话的发生背景。其起因是去了乡下收集了不少童谣,尽是些“荤故事酸曲”,他自鸣得意,觉得自己看明白了这些人。
故事结构在第六页就进入福贵的第一人称视角,中间也短暂跳回了现在,但是直到结尾才完全·回到了余华的视角。这样写可以从余华的视角代入读者,对于乡下生活普遍概念的共鸣,描写的那些糗事让人觉得可笑,轻松有趣,他天天“打着哈欠”。乡村落后,而他在乡村的生活也很自在,直到他遇见了福贵这个老人,和他也叫福贵的牛,讲起了他曾拥有的财富和温水煮青蛙的生活,直到赌的把家都还债了,他本来可以拥有富人生活的家人跟他一起受罪。这些他挥霍无度的场景与后文他的悲惨遭遇形成很大的对比,福贵的生活一步一步走向现实的艰苦,每个家人的死,都对他是沉重的打击。他的晚年靠他家人的念想活着:有庆,凤霞,家珍,二喜,苦根,已经在他之前相继死去。这些人的命运,好像到死的时候都很脆弱,像蚂蚁。生命在这本书里不是一个家的扩大和庞大,而是想农作物的生长。像叶子枯萎,有种种原因,如果不用农药,就会很快死去,叶子不能和果实同时活着,最后连果实也没了,只剩福贵这个快枯死的根。这个本书里淋尽致的展现了“活着”,拨开一个人的生活,看活着意味着人要经受什么,什么是真正的生活,每个人都要经历苦与难,如果挥霍享受了前半生,后半生还能继续吗?警示我这样的年轻人,要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珍惜所拥有的,命很贵。
福贵的人生在有钱和穷后的区分是第一次变化和教训,后面他从去参兵,九死一生,回到家里,他也懂得了珍惜他的家人。这样一起的坎坎坷坷看生活,一直很幸福,直到有庆献血抽死了,好不容易凤霞嫁给了个好人家,没过多久,凤霞难产死了,而后家珍病死了,相依为命的二喜在工地压死了,苦根应为家里太穷,好不容易捞着吃的,撑死了。他的生活也逐渐缩小,枯萎了。从挥霍无度,到百家后的萎靡不振,到参军后的脱胎换骨,迎来了依旧艰苦但是平淡的生活,后面的失去,和妥协。结尾他引用了一句童谣:少年去游荡,中年像掘藏,老年做和尚。
他的一生就过去了,好像也没有分几个阶段,他也没有干什么,然后就快要结束了,给我一种危机感,恐惧感,人绝对不能就这么活着。人有时很脆弱,但是必须要坚强,生活的常态就是苦与难,只能接受不能逃避。活着的基本就是为了活着,但是不能只为了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