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舒行之
图|手机摄影
这次会读《活着》这本书完全是个巧合,可能冥冥之中自有牵引,相距甚远的朋友刚读完这本书,偏巧赶上聚会便让将书带给我了。这本书断断续续读的三次才读完,每次停顿都是跟随福贵的停止,每次拿起都是跟随作者继续倾听福贵的讲述。每每停下来都要深吸一口气,回味着那满胸腔的苦涩。作者将整个故事叙述的真实,直白,不加修饰,只是稍微润色一下就成就了这本书,流畅又一气呵成,偏偏就是这样的朴实才显出故事的残酷。此刻我也终于明白活着的含义不是挣扎,因为挣扎无意义,命运的魔爪往往让你措手不及,你能做的唯有忍受。这样真实的生活在底层时有发生,越困苦,生活越艰难,越艰难,越要努力的活着,可即便努力也无所改观,人生实苦,活着就要倍加珍惜,学会忍受生活给予幸福与苦难。
本文的作者原本是厌恶这一切的真实,他觉得“作家要表达与之朝夕相处的现实,常常会感到难以承受,蜂拥而来的真实几乎都在诉说着丑恶和阴险,怪就怪在这里,为什么丑恶的事物总在身边,而美好的事物却远在海角。换句话说,人的友爱和同情往往只是作为情绪来到,而相反的事实则是趁手便可触及。”他描写着真实却也憎恶着真实,总觉得人们也同样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但最终他还是选择这样一种真实的描述,甚至可能自己早已遍体鳞伤,依旧平静地以一个传递者的叙述方式,将福贵完完整整地呈现在我们每个读者的面前,让我们静静地跟随福贵的讲述游走完他命运多舛的一生,不由感叹他这一生似乎前世造孽,才会被命运如此不眷顾,每一次打击都像是对他的惩罚,只是为了让他最后孤独一生,然而福贵却顽强地度过了这些惩罚,在每一次将要撑不下去的时候,他又总能奇迹般地继续活着,直到最终,他也依旧有“福贵”牛陪着,终究不算孤独终老,不知是否是苍天终于发觉对于福贵太过残忍而网开一面。福贵最终的豁达,也许就是让他能够继续顽强地活着的最大的因素。
这本书的大背景是那个慌乱的时代,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我本人是不喜欢关于那段历史的,我知道回避历史不对,可那段惨烈的历史总是让人不忍触碰,好像每一次打开都是将伤口撕开看着鲜血淋漓,那种压抑与疼让人呼吸沉重。
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我看到很多书评都对主人公福贵有诸多评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确,很多不幸接踵而至,刚有希望,转眼又是绝望,无奈,亦无可奈何。福贵的一生应了那句话“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每每欣慰着他们一家人的幸福时刻,转眼便又进入深渊,一个接一个的亲人离世,一个接一个的葬送在坟墓,成就了福贵的活着的坚韧,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阳光下的福贵平静而坦然的叙述着这段血淋淋的过往,展现了活着的意义。
命运如此不眷顾一个人时,除了时代环境的影响,那么一定是这个人本身的为人处事方式就存在问题。凡事有因才有果,种下了因,自然不会得到好的果。福贵是一个可怜又可恨的人,前半生让人恨得牙痒痒,后半生又让人可怜的心戚戚。凡事物极必反,他的前半生荒诞无疑,彻底的挥霍与无度,最终让他连累家人失去一切,从此命运似乎并不怜悯他的浪子回头,一次次地将他推入不幸地深渊。令福贵总是与时代变迁擦身而过,每次都是艰难的情形遇上新的时代。在那个慌乱的时代,上帝视角看着福贵及家人的苦难不断发生时,每每无语无奈都想如果命运稍微转角,也许一切都会不一样,然而现实却是如此的冰冷,一遍一遍将福贵推向深渊,无所挣扎。
最先是福贵的父亲因落差而亡。福贵是地主家的少爷,少不更事,吃喝嫖赌,挥霍无度,最终被龙二设计输掉了家里的一切,深深地忏悔,洗心革面并没能挽救其父亲的生命。其父年轻时虽也挥霍却不曾真正过过衰败的日子,一日之间,天上地下,面子上也无法承受,最终年龄也大了,哪里经受得住这样大的落差。如果福贵只是有些少爷脾气没有那么混蛋,也许命运就会拐向另一个方向。
其次是母亲因忧心而去。福贵进城为娘治病,偏偏不问清楚就多管闲事,又分不清楚情况地要自尊,只会一言不合就开打,结果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虽然文中只是在福贵回家后通过家珍才知道,母亲是在他失踪后两个月去世的,临走之前还在一遍一遍的对家珍说“福贵是不会去赌钱的”,可见当福贵被抓走后,他病着的母亲是该多么着急上火,可能又拖着病体各家赌场的去找他。原本母亲就心疼儿子干活,努力抢着多做活累病了,又加上这样的心焦,如何能静下心养好病,所以母亲的死也是福贵牵连,如果他能谨记为娘亲看病更重要,不招惹是非,是否命运会是另一番模样。当然,罪魁祸首是那个时代,也许如何躲也不曾躲过。
后来福贵被解放军俘虏,给他返乡钱让其返乡,与家人重逢。本以为接下来迎接他的应该是浪子回头,懂得生命诚可贵的安心日子,但偏偏又赶上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时代变迁,令他一家人不断陷入难境。
接着有庆因无知而无。有庆去的真是可怜,一个如此良善的调皮孩子,却因为为大出血的县长夫人输血过多而死在医院,那个草菅人命的年代。文中众多笔墨描述有庆的善良,为了小羊而一次次劳累自己,也描述有庆与体育老师之间的亲密反衬对福贵的惧怕,福贵尽管浪子回头,可脾气一时半会儿无法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永远是打与骂。命运最终给了福贵致命一击,让有庆以那样的方式离开,连报仇都无望,因为县长偏偏是与福贵同为壮丁,相依为命过的春生。春生最终也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斗倒,尽管家珍最终原谅春生,让他为了欠有庆的命能好好活着,可惜,春生也没抵得过折辱,最终选择了自杀,可见那个时代死易活难。
然后凤霞因大出血而死。凤霞是个好孩子,可偏偏赶上那样的年代和家庭,命运多舛可总归眷顾了她一瞬,凤霞嫁给了城里的偏头二喜。凤霞是二喜的一盏明灯,二喜何尝不是凤霞的太阳,两人相伴的那短暂岁月让人倍感温暖,是经历了彻骨冰凉后的暖意。本以为这暖可以一直延续下去,生活会渐渐好起来,可惜还是没能躲过命运的安排,凤霞也在那家夺走有庆生命的医院再次大出血而去。福贵在那家医院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孩子。
最后是家珍因累积而落。家珍的一生其实比福贵还不幸,明明是米店的千金小姐,即使不是大富大贵也是小康之家,可偏偏嫁给了福贵,混账到带着妓女到岳丈门前炫耀,又对着怀孕数月的家珍拳打脚踢,可气可恨。家珍真的是个好女人,经受这些依旧对福贵不离不弃,一生劳碌,福贵被国民党抓壮丁走后,家珍撑起了整个家,婆婆的离世和凤霞因高烧而聋哑,还要带着更小的有庆,她的命运更加坎坷,本以为福贵回来后可以过上一段幸福安顺的日子,没想到偏偏又得了软骨病,失去了有庆又无法为其报仇,好容易看着凤霞幸福了一阶段,凤霞又大出血离世,羸弱的身体如何承受这接二连三的打击,最终也终于没能挨过命运,撒手人寰。旁人眼中家珍的一生何其悲哀,可在字里行间,我依旧能感受到她体会到的那些幸福瞬间。
福贵的支撑只剩下姑爷二喜和外孙苦根。凤霞走了,二喜的灯灭了,却用两人的孩子苦根留住了一丝希望,福贵与二喜带着苦根也算逐渐安稳下来,再苦也总算有个盼头,可没想到转眼间二喜也因吊车出了问题,被两排水泥板夹死,临去时嘴里依旧惦念着苦根。有时有了希望再破灭比没有希望更让人绝望。
福贵只剩下外孙苦根相伴,两人回到乡下生活,可最后一个亲人还是离开了他,福贵不知苦根发着烧还让他干活,结果又心疼苦根给他煮豆吃,却又不分轻重全部拿给苦根,苦根因生活艰难没吃过什么好东西,最终吃多了豆子撑死了。
听完福贵的讲述让人唏嘘无奈,每一条人命都死去的莫名其妙,每一个人似乎都可以不离去的。为了发泄这样的愤慨,我残忍地将这怨算在了福贵身上,他已然不幸。福贵固然有一些毛病,到更大的怨应该是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人活着何其艰难,那个食不果腹,处处为难的时代夺去了多少像福贵亲人这样的生命,福贵的每一个亲人代表一种类型的人,在那个动荡不安的贫穷年代里,生命就这样一个一个消逝不见,能够活下来的人唯有好好活着。死有何难,忍耐着活下来才是对命运最顽强的反抗。这就是生命的韧劲,这就是活着的意义,当活着变成困难时,活着本身就是活着的意义。就像作者在序中所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文中结尾描述了福贵唱的歌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这就像人生的三重境界:“小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中年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老年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心态逐渐发生改变,当历经世事,真的就发现沧海桑田,当看透世事,对命运有了清晰的认知,最后的豁达就是生命对活着的最好馈赠,即便困厄一生,苍老的脸颊在阳光下依旧慈祥闪光。
人们期待美好,期待想象,无法实现的梦想总想通过作者的笔端去感触。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人们所期待的高尚。作者最终以这样的方式表达了高尚。他说“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坦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当通透以后,我们便不再畏惧,而是坦然迎接生命中那些好的,坏的,那些我们该面对的一切。那是召唤,更是宣言。本文文字与照片均为原创,码字不易,请尊重原创,多多支持。
荐读:
感怀:
真情流露:
真实故事|越努力越幸运
那座城:
六个月的日落积累:与君共赏一场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