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其实也是告别的时刻,告别未尝不喜乐。
我小时候特别抵触大人们过年送礼的互动,感觉所谓传统实则虚伪做作。倘若合得来,纵使没有繁文缛节,也照常交好如旧;若合不来,只凭逢年过节走动一番,难保嫌隙如常。小时候的我真的清高得快飞起来了...
毕业参加工作后,我也没降落到地平线上,继续反感上下级间的人情来往。工作嘛,大家各凭本事吃饭,靠绩效结果谢赏识,只巧言令色负器重,共事日久自见人心,何必徒增烦恼!彼时二十郎当岁的我依然清高得飘在半空中...
近些年吧,我可能是入世了,也可能是世俗了,谈不上认同送礼习俗,但有了些新的想法。
想来,这辞旧迎新原本就含着告别的意思,告别旧的一年,才能迎接新的一年。告别总归是个仪式,礼尚往来不过是赋予了告别仪式感。
每个人的仪式感不一样,有人拱手以微信作揖即可,有人甄选以厚礼相赠方行,厚礼也许只求心安,微信也许至情至性。各人轻重,无关对错,凭心选择而已。
于我,年节回礼,或感激平日频繁照顾,或维系过往多年交情,还可借此彻底了结关系。
我是很容易对人际关系失望的人,平日里很少交朋友,更少主动交朋友。因为自觉朋友二字,份量极重,只凭彼此久处的欣赏,就能卸下心防,血亲亦未必能至此,所以不敢轻易把人视作朋友。
平生最忌交浅言深,一旦发现三观不合,只做得体的点头之交。但凡视作朋友,随时随地,一生的交情。
可这内心戏再怎么复杂,都是我一个人的独角戏,既不能也没必要摊到明面上。现实生活再怎么简单,人与人总有或多或少的互动。
平日里保不齐得人所助,亏欠别人若不以礼相回,我本就很难过去心里这个坎儿。要是再赶上打眼错看了人,高估了彼此的关系,更不敢在回礼上有丝毫怠慢。
早年间我思维里有个误区,觉得若是朋友之间,互帮互助倒也无妨。现在觉得,这个想法看似合理,其实是站在了助人者的角度,而非被助者应持的立场。
对方帮助了我,他可能觉得“举手之劳无所谓亏欠”。可那是人家仗义,我若这么想就反客为主了。我非但不能觉得理所应当,还须念人家好。
这世间的事儿,本就没有什么是应当应分的,即使是铁瓷的朋友,亦或是共事的同僚,甚至是父母与子女。所以,我现在把这个想法,打根儿上拎清楚了。
更何况,我轻易不交朋友,万一对方交友原则并非如此这般,我可能辜负了一番情义。
拧巴如我,辞旧迎新是个绝好的时机, 借着年关当口回礼,就有了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毕竟人的感情是有限的,我只能留给对于我重要的人和事身上。
有些人,即使不便常来常往,也值得年年记挂,礼物不过是个寄托,换个方式告诉对方惦念。
有些人,再不想来往了,那就在物质上回馈到位,了结干净人情债,把关系翻盘归零,给自己心里一个通透的交待。
人生在世,有的人是和别人较劲,有的人是和自己较劲,我属于后者,遇事得给自己找一个出口。
从回完礼的那一刻起,一切过往统统翻篇,我们可以继续是最好的我们,也可以终于恢复成我是我而你是你。
深吸一口气,总算能放过自己,落得一身轻松,过个好年了。
P.S.我内心大概还是住着个幼稚园小朋友,不过是换个方式表达,“我还想和你玩耶!”或者“我再也不跟你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