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尚往来 喜乐告别

年关将至,其实也是告别的时刻,告别未尝不喜乐。

我小时候特别抵触大人们过年送礼的互动,感觉所谓传统实则虚伪做作。倘若合得来,纵使没有繁文缛节,也照常交好如旧;若合不来,只凭逢年过节走动一番,难保嫌隙如常。小时候的我真的清高得快飞起来了...

毕业参加工作后,我也没降落到地平线上,继续反感上下级间的人情来往。工作嘛,大家各凭本事吃饭,靠绩效结果谢赏识,只巧言令色负器重,共事日久自见人心,何必徒增烦恼!彼时二十郎当岁的我依然清高得飘在半空中...

近些年吧,我可能是入世了,也可能是世俗了,谈不上认同送礼习俗,但有了些新的想法。

想来,这辞旧迎新原本就含着告别的意思,告别旧的一年,才能迎接新的一年。告别总归是个仪式,礼尚往来不过是赋予了告别仪式感。

每个人的仪式感不一样,有人拱手以微信作揖即可,有人甄选以厚礼相赠方行,厚礼也许只求心安,微信也许至情至性。各人轻重,无关对错,凭心选择而已。

于我,年节回礼,或感激平日频繁照顾,或维系过往多年交情,还可借此彻底了结关系。

我是很容易对人际关系失望的人,平日里很少交朋友,更少主动交朋友。因为自觉朋友二字,份量极重,只凭彼此久处的欣赏,就能卸下心防,血亲亦未必能至此,所以不敢轻易把人视作朋友。

平生最忌交浅言深,一旦发现三观不合,只做得体的点头之交。但凡视作朋友,随时随地,一生的交情。

可这内心戏再怎么复杂,都是我一个人的独角戏,既不能也没必要摊到明面上。现实生活再怎么简单,人与人总有或多或少的互动。

平日里保不齐得人所助,亏欠别人若不以礼相回,我本就很难过去心里这个坎儿。要是再赶上打眼错看了人,高估了彼此的关系,更不敢在回礼上有丝毫怠慢。

早年间我思维里有个误区,觉得若是朋友之间,互帮互助倒也无妨。现在觉得,这个想法看似合理,其实是站在了助人者的角度,而非被助者应持的立场。

对方帮助了我,他可能觉得“举手之劳无所谓亏欠”。可那是人家仗义,我若这么想就反客为主了。我非但不能觉得理所应当,还须念人家好。

这世间的事儿,本就没有什么是应当应分的,即使是铁瓷的朋友,亦或是共事的同僚,甚至是父母与子女。所以,我现在把这个想法,打根儿上拎清楚了。

更何况,我轻易不交朋友,万一对方交友原则并非如此这般,我可能辜负了一番情义。

拧巴如我,辞旧迎新是个绝好的时机, 借着年关当口回礼,就有了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毕竟人的感情是有限的,我只能留给对于我重要的人和事身上。

有些人,即使不便常来常往,也值得年年记挂,礼物不过是个寄托,换个方式告诉对方惦念。

有些人,再不想来往了,那就在物质上回馈到位,了结干净人情债,把关系翻盘归零,给自己心里一个通透的交待。

人生在世,有的人是和别人较劲,有的人是和自己较劲,我属于后者,遇事得给自己找一个出口。

从回完礼的那一刻起,一切过往统统翻篇,我们可以继续是最好的我们,也可以终于恢复成我是我而你是你。

深吸一口气,总算能放过自己,落得一身轻松,过个好年了。

P.S.我内心大概还是住着个幼稚园小朋友,不过是换个方式表达,“我还想和你玩耶!”或者“我再也不跟你玩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Android系统架构 如该经典图,将android大致分为四层:Linux内核层、库和运行时、Framework...
    卡路fly阅读 3,785评论 0 2
  • docker pull 存出和载入镜像 导出和导入容器 注:用户既可以使用 docker load 来导入镜像存储...
    darebeat阅读 4,371评论 0 0
  • 雨天,没伞的孩子就要学会奔跑,奔跑就不要害怕滑到。没有泥泞的洗礼,见证不了伤口的鲜红,没有鲜红的伤口,你记不得没有...
    谢小琨的一笔一画阅读 2,990评论 1 1
  • 推荐人:雷娟 这一季将这部电影选入,是因为"遇见的美好",在生命中我们会遇到多少客体?真正与多少客体建立了关系,每...
    孤独的长跑者阅读 3,021评论 0 0